培养基础学科人才需要下绣花功夫

培养基础学科人才需要下绣花功夫

【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原始创新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能否做得好,离不开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2022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

为此,高校和科研院所必须正确树立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理念,走出观念上的误区,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培养造就植根祖国大地、着眼社会需要、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学科领域人才。

培养基础学科人才急不得,需要下绣花功夫。凡事欲速则不达,人才培养更不能拔苗助长。

基础学科具有探索事物本源、探究基本原理的学术特性,相较于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具有长期性的特征。

培养基础学科人才,要探索符合基础学科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尝试构建基础学科人才“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破解基础学科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促进学科交叉、人才融合,以构建前沿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体系为依托,促进基础学科研究人才和应用学科研究人才融通培养,着力培养勇闯创新“无人区”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培养基础学科人才,要转变科研观念,坚持“两条腿走路”,创新科研组织形式,瞄准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持续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激发基础学科人才答题者效能。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组建联合实验室、基础研究平台等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把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转化为基础科学研究的课题,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培养基础学科人才,需要面向基础学科人才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依托国家实验室建设“筑巢引凤”。基础学科的学习、研究具有艰巨性、不可预知性的特点,要在基础学科人才评价、激励、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打通基础学科人才“上下”的通道。坚决破除“四唯”顽瘴痼疾,注重评价成果的原创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培养基础学科人才,要让人才意识到选择基础学科专业不等于永远坐“冷板凳”,深耕基础学科具有广阔发展空间。近几年,旨在培养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的“强基计划”一度遇冷,或许还有不少人认为,基础学科不但艰苦,而且前景不好。所以,必须转变“重应用轻基础”的传统认知,让公众客观认识到基础学科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者:聂祚仁,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