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中心”到“决策中心”

从“网络中心”到“决策中心”

——对美军“马赛克战”的再认识

要点提示

●“马赛克战”意在使战场态势复杂化,在提升己方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同时,增加对手的复杂度,让对手难以判断战场形势,进而陷入决策困境

●“网络中心战”依赖战场的高度透明和可控,而“决策中心战”却更加借重战场迷雾和混乱

●为实施“马赛克战”,需要对传统意义上的指挥控制流程进行重塑,实现由人主导转变为依赖人类指挥和机器控制的结合

近年来,为应对战争形态转变带来的挑战,美军的作战概念创新不断加速。2017年,美军提出“马赛克战”概念。“马赛克战”作为“决策中心战”的一种作战模式,其基本理念是以决策为中心,将各种作战功能要素打散,利用自组织网络将其构建成一张高度分散、灵活机动、动态组合、自主协同的“杀伤网”,进而取得体系对抗的优势。作为一种作战样式,“马赛克战”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可操作性,值得人们认真分析研究。

“马赛克战”缘何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为了夺取军事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美军共提出过三次抵消战略。第一次抵消战略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为了应对苏联常规军事力量的规模优势,美军提出以核武器技术优势抵消常规军事力量优势的军事战略。第二次抵消战略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军总结越战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以精确制导武器、隐身飞机等先进武器装备为标志的抵消战略。在随后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将各类传感器和武器平台进行组网互联,美军的体系作战能力大幅提升,逐渐构建了以“网络中心战”主导的作战体系。

2015年前后,美军提出以自主系统、人机协同以及作战辅助系统等为依托的第三次抵消战略。美军认为,随着潜在对手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正在逐步失去军事领域内的技术优势。为了保持优势,特别是有代差的绝对优势,美军决定改变传统意义上以消耗为主的作战理念,重新设计作战力量和作战方式,依靠对抗环境下的决策优势提升己方的作战能力。美军认为,以决策为中心的作战概念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创造出一种新的作战样式。

2017年8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首次提出“马赛克战”概念。2019年3月,DARPA开始大规模布局“马赛克战”相关技术项目研发,9月发布《恢复美国的军事竞争力:“马赛克战”》报告,概述了“马赛克战”的内涵、组成和原则等。同年12月,DARPA等机构运用兵棋推演对“马赛克战”进行了评估。2020年2月,美军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正式发布《“马赛克战”:利用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实施“决策中心战”》报告,提出以“马赛克战”为抓手,实施“决策中心战”的构想。

“马赛克战”的基本理念

想要了解“马赛克战”的基本理念,首先得从“网络中心战”说起。

20世纪90年代,美军提出“网络中心战”概念。“网络中心战”主张通过强化集中式指挥来提高决策能力,主要依赖强大的通信网络来支撑指挥员对广域战场态势的充分掌握,以及下属部队的可靠信息交互。然而,现代战争战场态势复杂多变,作战行动更为灵活快捷。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通信网络特别是末端战术通信网络往往会成为双方打击的重点目标,常常受限甚至中断。特别是在强对抗复杂环境中,双方不断提升的电子战能力将给通信指挥带来巨大威胁,指挥员对战场态势的理解和掌控面临空前挑战。针对“网络中心战”面临的问题,通过强化技术手段提升战场通信的可靠性似乎并不容易,而“OODA”循环理论给出了另外一条思路。

“OODA”循环理论最初来源于空军作战实践,其以侦察、判断、决策以及行动循环描述基本的作战过程,在军事科研中应用广泛。传统意义上对“OODA”循环的理解,即作战双方通过侦察掌握即时战场态势,判断战场形势,作出己方决策,部署作战行动并快速进入下一轮次的侦察环节,双方比拼的是“OODA”循环的速度。“马赛克战”主张在对抗条件下应用“OODA”循环作战理论,即聚焦破击对手的“判断”环节,使得对手即使掌握战场态势信息,也难以判断己方作战意图,进而难以确定打击重心和防御方向,作出有效的战场决策。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马赛克战”主张由人类指挥员负责指挥、由人工智能程序负责控制,在作战任务的牵引下,对己方高度分散的作战力量快速组合,使得战场态势复杂化,在提升己方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同时,增加对手的复杂度,让对手难以判断战场形势,进而陷入决策困境。决定“马赛克战”成败的关键,是给对手造成困境的数量及施加困境的速度,其重心是扰乱对手“OODA”循环的判断环节。所以可以认为,“网络中心战”依赖战场的高度透明和可控,而“决策中心战”却更加借重战场迷雾和混乱。

当前,美军的作战平台主要由有人操控的多任务单元(如飞机、舰艇等)组成,配备有传感器、电子战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以及武器系统等。然而,独立的多任务作战平台和一体化集成系统之间兼容并不够灵活,限制了作战力量的可重组性,降低了部队的适应能力,其行动很容易被侦测,也削弱了迷惑对手的能力。“马赛克战”力图将多任务平台分解为数量更多、规模更小的作战单元,每个单元的功能更少,可组合性更强。通过作战单元灵活组合,帮助己方更好地获取决策优势,进一步形成行动优势,实现先人一步、快人一招。

“马赛克战”的指挥控制机制基于实时可用通信网络而构建,其区别于以往预先设计指挥控制方式,然后为此构建特定通信网络的模式。分散的作战单元在保证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前提下,其相互之间的通信状态可能是断续和局部的,无法与所有其他作战单元保持持续的联通关系,控制系统将自动匹配当前可用的作战单元与指挥员,进而构建“马赛克战”特有的指挥控制机制。“马赛克战”可实现一种新的作战方式,其特点在于比对手更快、更有效地作出决策。通过在作战前和作战中动态地组合和重组部队,提升部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给予对手更大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马赛克战”的优势可总结如下:一是分散化的作战单元更易融入新技术和新战术;二是更多的组合方式可应对更多的威胁,提高部队的适应性;三是大量分布式作战单元使对手难以判断和应对战场态势,给对手增加不确定性;四是适应不同作战任务,精准调配合适的作战单元,提高整体效能,扩大作战行动范围。

“马赛克战”与指挥控制流程变革

为实施“马赛克战”,需要对传统意义上的指挥控制流程进行重塑。充分利用作战单元的分散化以及动态重组性等优势,指挥控制流程将实现由人主导转变为依赖人类指挥和机器控制的结合。

人类指挥体现在由指挥员制订整体作战方案,在遵循上级指挥员战略意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指挥员的创造性和指挥艺术;当指挥员给机器控制系统下达要完成的作战任务后,由机器主导的控制系统询问通信可达的参与作战单元或要素,作战单元根据与战场的距离、与任务相关的能力以及自身物理特性等指标作出反应,随后控制系统识别可以接受任务的作战单元并反馈给指挥员。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马赛克战”将指挥控制系统推进到更高层次,可以根据战场实时态势将作战要素临机动态组合,形成高度灵活的自组织杀伤网络,体现出高度分散的重组性和自适应能力。这类指挥控制系统摒弃了传统的自上向下的作战规划模式,通过将自上向下的作战规划与自下向上的行动计划相结合,由指挥员负责作战指挥,由机器负责控制,从而大大提升了己方在高强度对抗下的适应能力。在战略层面,由指挥员发挥创造性,确定宏观作战意图。一旦作战意图达成,通过当前可用的战场网络,自主系统分解并下发作战意图。在战术层面,各作战单元接收到作战意图后,即可根据自身与战场的距离、作战任务的关系来响应作战意图。在此基础上,由人工智能系统辅助临机的区域决策中心自动形成作战规划,并控制本区域的作战单元开展作战行动,从而达到一种人机结合、优势互补的指挥体系。

此外,“马赛克战”将对战术通信产生巨大影响。相对于传统战术通信,“马赛克战”的通信组网模式有了更高的技术需求。“马赛克战”模式下的通信组网,完全摒弃了层次化网络结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超级扁平化网络。在自组网模式方面,相较于传统需要预先规划、相对静态的自组网模式,“马赛克战”模式下的自组网要实现从静态组网到动态自组织网络的演进,节点临机加入和退出,参数动态调整,随遇入网互通。

“马赛克战”作为一种新的作战概念,并不是对“网络中心战”的全盘否定,主要是高端对抗条件下,在战术末端实施的一种新的作战样式。“马赛克战”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将无人化和智能化技术引入指挥控制流程,采用分散性、重组性的作战力量运用原则,充分发挥自主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增强己方的战场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给对手带来决策困境。“马赛克战”概念将对传统的指挥控制流程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对该领域研究追踪,力求取得最大主动。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