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支付行业尤其是移动支付领域,在深化金融改革、普惠金融、消费升级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贡献了坚实力量。

“十四五”期间,移动支付持续深化普及和创新,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额达到563.7万亿元,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超过10亿,普及率居全球首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大型商超还是地摊小贩,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和一个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极大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活便利。

支付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创新驱动。一是数字人民币试点迈出坚实步伐。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推广成为“十四五”布局中的一大亮点。经过多轮试点,数字人民币已经在20多个省区市落地,逐步向交通、政务、医疗、消费等各领域渗透,提升了支付系统的包容性和安全性,还为全球数字货币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样本”。二是生物识别与新一代安全技术广泛应用。“十四五”期间,生物识别、数据加密、区块链、人工智能风控等新技术落地,使得移动支付安全性与便捷性同步提升。刷脸支付、指纹支付、声纹支付等新体验不断丰富,为用户带来更为高效、安全的支付方式。三是多元场景创新引领消费升级。移动支付广泛融合于智慧出行、无接触医疗、智慧零售等生活场景。公交地铁、医院、校园、景区、政务服务等均支持移动支付,有效推进了社会治理现代化和便民服务数字化升级。

面对移动支付高速发展的新挑战,为强化移动支付风险防控、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不断优化顶层设计,聚焦反洗钱、反欺诈、数据隐私、平台责任等重点,“十四五”期间出台多项管理新规,构建了涵盖支付清算机构、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大数据平台的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全方位守护消费者金融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日趋完善,提升了公众对数字支付的信心。

移动支付成为推动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二维码支付广泛覆盖农村集市、农产品进城和扶贫消费场景。数字普惠金融使农村居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能够便捷获得支付、理财、信贷服务,有效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市场活力和创业热情。有了支付行业的有力支撑,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大大促进了产业数字化。眼下,移动支付日益成为企业数字化经营、财税合规管理的重要底座。无论是传统制造、电商零售还是新业态,借助移动支付衍生的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等创新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移动支付数据成为宏观调控、消费洞察、市场预测的重要资源,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十四五”以来,中国移动支付龙头企业积极“走出去”,服务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相关地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标准“出海”。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逐步推进,探索与东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数字金融领域的话语权。

支付行业的有力支撑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十四五”期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取得的成就,是金融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和政策引领共同作用的结果。移动支付已成为支撑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稳就业、保增长、促消费、扶小微、助乡村、惠民生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中国战略和金融开放步伐加快,我国移动支付有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竞争中继续领跑,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曾刚,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