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敌人“围剿”的经验与教训*

冲破敌人“围剿”的经验与教训*


  
一 在粉碎敌人“围剿”中红二、六军团的基本任务

  在粉碎第五次“围剿”[66]的持久战斗当中,我二、六军团在党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战略意旨下转移到湘鄂边地区,最基本的任务是:
  第一,以自己高度积极的游击行动在敌人翼侧和后方活动,达到分散吸引敌人用以进攻和“追剿”我中央野战军的兵力,配合与协助我主力红军顺利地转移和在主要战线上取得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以彻底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
  第二,在尽可能地保存、巩固、壮大红军有生力量的条件下,坚决进行战斗,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保卫扩大新开辟的游击区域,使之成为巩固的新根据地,贯通江西、四川两大基本苏区。
  根据这两个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我们于去年(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初进占永顺,十一月中取得龙家寨战斗的胜利,将进攻我二、六军团的湘西军阀陈渠珍部约十个团击溃,乘胜进占大庸、桑植城,威逼辰州[63]。浯溪河的胜利击败敌军三个团,占领桃源,包围常德,震动了长沙、岳州[71],逼使蒋介石不得不从“追剿”军中抽出三个师的兵力暂时来阻止我们的活动。
  我们在这个短时间内所造成的胜利局势具有下列的重要意义:
  第一,威胁了“追剿”我中央野战军的敌人(当时中央野战军在湘黔边之通道、锦屏地区),给我中央野战军以有力的配合。
  第二,开辟了以永顺、大庸、桑植城为中心的广大游击区域,使这一区域广大群众得到没收分配地主阶级的财产、粮食的利益。
  第三,震动了湘鄂军阀的统治,兴奋了全国劳动民众。
  在我们胜利开展的局势下面,敌人开始组织对我二、六军团及湘鄂川黔边新区的“围剿”。
  
二 敌人“围剿”计划的内容和我们的策略

  当时国内革命战争的阵势是:
  第一,蒋介石正以全力“追剿”我中央野战军,我中央野战军在向川黔边转移途中给蒋军吴奇伟纵队及黔军以有力的打击。
  第二,我四方面军在川北地区积极活动,连续击败四川军阀的主力,中央区、湘赣、湘鄂赣等区域的游击战争正在开展。
  第三,我二、六军团正在胜利地开展中,但所依托的永顺、大庸、桑植是新开辟只有两个月的地区,而且是没有连成一片的约有五十万人口的游击区域。
  当时敌人的战略意图是:
  第一,因为惧怕中央野战军与我们会合,因此努力阻止我们西进,同时防止我们向东南破坏其长沙、岳州主要后方交通,后来又惧怕我北渡长江与四方面军会合,企图包围消灭我们于单独的孤立的地区。
  第二,抓住我们没有巩固根据地的弱点,同时依据其战役计划上的要求(肃清其侧后红军,以便抽出力量增加到“追剿”“堵剿”我中央野战军方面去),企图在比较短促时间内以强大力量来消灭我们。
  在上面的形势和意图下面,敌人的计划是:
  第一,调湘鄂两省可能抽调的一切武装力量,并从“追剿”军中抽调三个师(十六、六十二、十九师),从进攻湘鄂赣苏区部队中抽调一个师(二十六师),共计有八十一个团的兵力,除一部分驻守周围城市和碉线外,分成六个纵队进攻,每纵队配备六个团到十二个团的兵力,此外还配有两队战斗飞机。
  第二,充分武装新区周围和隐藏在新区内部山上的地主武装,经过地主富农拉拢土匪部队(在湘西北大小股土匪极多),组织地主富农零散武装以及法西斯别动队、便衣队,深入新区积极活动,破坏交通和地方工作,使之成为有力的尖兵和前哨。
  第三,实行经济封锁政策,破坏苏区与白区通商关系,特别严禁药材、布、草、粮、盐等军用品输入苏区。
  第四,在政治上进行欺骗宣传。如利用飞机散发传单和叛徒的宣传;派遣反革命分子混入红军地方部队中,进行勾引收买等反革命活动;推行新生活运动[72]的复古愚民政策;缩编湘西老军阀陈渠珍部,声言废除陈渠珍的苛捐杂税等。
  第五,在战略战术上,一般是依据第五次“围剿”的持久战和四面包围的堡垒主义方针。但敌人估计到我们是一个新地区的弱点,和它在战役计划上要求迅速消灭我们,因此在开始一个时期内,企图迅速分进到适当位置,然后包围我主力在狭小地区以内,进行合击,并以飞机轰炸来消灭我们。具体表现在:
  1.依靠“进剿”和“防堵”主要方面的简单封锁线(由慈利经四都坪至王村、保靖之线,以及由龙山经来凤至宣恩之线),此外是在周围各城市及最重要的市镇构筑碉楼工事,即向我们基本地区推进。
  2.利用原有马路及河流为交通,没有采取进至一地即修筑马路的后方交通网计划。
  3.推进的行程较大(每日三十至六十里),不是每进一地待驻地碉堡及与并进部队之横线碉堡完成后再行推进,有些纵队推进时并不沿途筑碉堡。
  然而这一求胜心急的分进合击计划受到几次打击,以后即采取了较严密的四面构筑碉堡封锁线慢步推进的计划。
  在这一“围剿”部署中,敌人存在以下明显的弱点:
  第一,湘鄂军阀军队在指挥上不统一,各自保存实力,协同动作差。
  第二,鄂敌缺乏与红军作战的新经验,湘敌大部因经过“追剿”中央野战军的长途行军而疲劳且不充实。
  第三,敌人是被我们调动到广大无堡垒地区,极便我们去在运动野战中消灭它。
  第四,湘鄂敌人除极少数未曾与红军作过战斗者外,都是被我二、六军团击败过的,因之敌人胜利的信心是差的。
  在上面的形势和敌人“围剿”计划下,我们的策略方针是:
  第一,利用广阔游击区域,最大限度地集结主力,依据决战防御战略战术原则,抓住敌人弱点,在敌分进移动当中,选择有利时机,进行坚决的突击,以达到各个击破,消灭敌人一部或大部有生力量,破坏其合击计划,一直到完全冲破敌人的“围剿”。
  第二,以主力部队之一小部配合新创立的地方部队(独立团营游击队),肃清新区内部的一切地主武装,掩护地方党及政府深入发动群众,开展阶级斗争,分配土地,并在敌人翼侧活动,迷惑敌人,分散敌力,以配合主力进行决战。
  第三,争取在胜利中来保卫新区的巩固发展,但不是去死守一个城市或地区而限制主力行动,消耗自己有生力量。在不利条件下,采取主动的退却,避免战斗,移动主力寻找新的机动。
  这一策略方针的目的是在于钳制和吸引住周围大量敌人,使其不能抽调去进攻正在艰苦奋斗中向四川转移的中央野战军,同时依靠中央野战军和四方面军胜利的配合,以及白区群众斗争的配合,争取在有利的革命形势发展的基础上,来击破敌人对我们的“围剿”。
  我们有英勇善战的二、六军团及新区广大群众的拥护与参战,相信我们是能够战胜敌人,完成自己任务的。
  
三 粉碎敌人“围剿”的斗争经过

  敌人“围剿”的军事行动是在今年二月开始的,其兵力分配是以陈耀汉、郭汝栋、李觉和陶广四个纵队,从东南方面向大庸主要目标推进(当时我主力是在东面大庸地区),以徐源泉、张振汉两个纵队从西北逐渐向桑植、永顺推进。我们粉碎敌人“围剿”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溪口战斗到退出塔卧,取得陈家河、桃子溪战斗胜利,击破陈纵队为止。
  第二阶段是从击破陈纵队恢复桑植城,到板栗园、芭蕉坨战斗胜利,全部冲破敌人“围剿”为止。
  在第一阶段中,敌人东南四个纵队,陈纵队由石门县经江垭向大庸以北地区推进,郭纵队配合李纵队向大庸以东地区推进,陶纵队之一部进至四都坪,主力向大庸以西之永顺地区推进,测其企图,似将以这四个纵队的力量合击我军于大庸地区以内。西北之徐、张两纵队,除以一部扼守乌江,防我中央野战军东进外,余均集结龙山、来凤,向茨岩塘及以东地区推进。
  在这一阶段,我们是集中力量击破敌人从东南方面的进攻。二月八日在溪口,三月十四日在高粱坪,及三月二十一日在后坪,进行过三次重要的战斗,给敌郭纵队、李纵队与陶纵队以创伤,然而未能大量地消灭敌之有生力量,没有取得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敌仍得以进占大庸城,并继续向着我们的基本苏区逼进。
  最后,敌陈纵队乘虚进占桑植城,并以一部推进北面之陈家河;郭纵队经温塘渡澧水进占罗塔坪逼进塔卧,当时离在塔卧的省级机关只有五十余里;李纵队及陶纵队之大部进至石堤溪,一部转到永顺城,陶纵队之另一师推进至农车、洗车;张纵队进占茨岩塘,向我们医院、兵工厂、被服厂所在地龙家寨逼进,造成四面严密包围封锁。各方敌人离我塔卧、龙家寨基本后方仅一日至一日半行程,即五十里至一百二十里,准备合击我们于狭小的塔卧、龙家寨地区以内。这是我们处境最困难的时期。
  当时的情况,在塔卧、龙家寨狭小地区内同强大敌人决战是于我们不利的。党的省委和军分会采取了下列的决定:
  第一,暂时放弃塔卧、龙家寨基本地区。
  第二,集中全部主力,以地方武装之大部编入主力,充实和增强主力的战斗力量。
  第三,击破敌之封锁线,从敌人之侧翼后方坚决突击敌人,来击破敌之包围封锁与合击计划,以开展新的胜利局面。
  四月十二日我们退出塔卧、龙家寨(敌同日即进占塔卧)向北突击,十三日在陈家河消灭敌陈纵队之一旅,十五日在桃子溪继续消灭陈纵队之另一旅及其纵队部,将由东北来进攻之陈纵队全部击溃,十六日即夺回了桑植城,恢复桑植苏区。敌人原有的包围封锁合击我们的计划已失其效用,而我们依据以桑植为中心的广阔地区转入自如的有利的地位。
  击败陈纵队恢复桑植城后,开始了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敌人从原来握着军事上的主动的地位,转入到被动的困难地位;相反,我们由军事上被动的处境,转到主动的反攻的优势地位。
  我们利用掌握战争主动权的优势地位,采取了坚决反攻敌人的策略方针。在这一方针下,决定以主力远出东面敌人的侧后方,伸出到江垭、慈利之线,调动敌人离开基本苏区,并求得在敌人远距离运动中,抓住敌人之过失,给以新的胜利的打击。
  四月底我主力进占江垭,伸出慈利城北,造成夺取慈利、石门,进攻津市、澧县,同时又表露有北渡长江的形势。东南方面之敌军后方交通,完全处在我们极大的威胁下面。
  在我们这一行动的威胁下面,李纵队全部及陶纵队之一部,首先急促地由石堤溪、塔卧之线经澧水南岸东调慈利,郭纵队全部及陈纵队之残部相继调至石门,以堵我东进。龙山、来凤地区之张振汉、徐源泉两纵队之大部亦向鹤峰转移。后据被俘之张振汉说,是到鹤峰、五峰、渔洋关、长阳之线堵我北渡长江。当时大庸、塔卧、永顺只有固守碉线之薄弱敌人。
  因为这些被调动的敌人不便于我们攻击,我军乃决以主力回入永顺、桑植间寻求新的机动。五月七日在塔卧、永顺道上消灭敌之一营。塔卧、永顺吃紧,李纵队复由慈利回援塔卧、永顺。五月九日我军伸出石堤溪、大庸道上迎击该敌未成。十七日转入龙山、来凤,突破龙山、宣恩城,给施南[73](湘鄂边“剿赤”总司令部徐源泉根据地)、利川、万县(即蒋介石进攻中央野战军的主要长江交通线)以极大威胁,以期调动张、徐两纵队,寻求击灭该敌之机动。
  六月十一、十二、十三日三天内,经忠堡地区的连续战斗,击败徐、张两纵队九个团,俘纵队司令兼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忠堡胜利后,以小部围困龙山城,大部休息整理。敌在连续失败中增调了两师兵力于西面战线,企图增援龙山城,巩固西北阵势。七月三日我主力之一部,在永顺、洗车线上之小井,击败增援龙山之陶纵队。七月十日在来凤、龙山间之象鼻岭击溃援龙山之潘善斋旅。七月半间在咸丰、来凤线上之胡家沟,打击援龙山之黄新纵队(张、徐余部所组成者)。七月二十七日撤龙山城之围。二十八日在招头寨迎击继续援龙山之陶纵队。八月三日在咸丰、来凤间之板栗园,全部击灭新调来之八十五师,击毙其师长谢彬。八月八日我军转移于芭蕉坨,再击败陶纵队之全部十个团的兵力,结束了我们奋战的第二阶段。
  板栗园、芭蕉坨战斗的胜利,我们认为国民党在五次“围剿”的过程中对我们二、六军团及湘鄂川黔新苏区的“围剿”,已经被我们冲破了。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敌人原来部署的六个纵队的兵力和以后增调的生力军,均被我们击败,并消灭其一部分重要的有生力量。
  第二,敌人只依据失败后的所有实力,已无信心也不能继续组织“围剿”或反攻。
  
四 粉碎敌人“围剿”的胜利及其意义

  我们的胜利:
  第一,我二、六军团进入湘西北地区,在极短促的时期当中,共经过大小战斗三十次,前后与我们直接作战之敌计有八十六个团,除依城或据点困守之一部,即在沅陵、塔卧、龙山、宣恩共约十个团外,均被我军击败,前后占领过七个县城。
  第二,我军前后共计缴获敌步枪约一万枝,生俘敌约八千余人,缴获敌轻重机关枪约一百五十余挺,无线电五全架,山炮二门,子弹约一百二十万发,生擒敌纵队司令兼师长一、师参谋长二、团长三、营长及以下官长二百余,击毙敌师长一、旅长二、团长五、营连排班长百余,敌伤亡兵力在一万以上。
  第三,我二、六军团与十倍于我们的强大敌人半年多的艰苦战斗,不但没有被敌人消灭,也没有减少和削弱,而且比以前扩大一倍以上。在这一过程当中,除成立了十八师和十一及十七团并且成为有力的战斗部队外,我们还成立了有战斗力的独立团、营和游击队。
  我们胜利的意义:
  第一,由于我们积极的胜利的行动,不独钳制住了敌人六个纵队兵力,使其不能进攻中央野战军,而且继续把进攻或预备进攻中央野战军的一部分敌人吸引了过来,使中央野战军与四方面军胜利地会合,并还有大量的进攻中央野战军、四方面军及进攻中央苏区、湘赣和湘鄂赣苏区的敌人正在被我们调动,或者将要被调动过来。这在配合主力红军与其他苏区上,是尽了我们的力,完成了历史任务的。
  第二,我们从艰苦流血奋斗中保卫了新开辟的苏维埃版图,有些城市与村镇虽然因战略上的关系被放弃,现在还被敌人暂时占领着,但是开辟龙山桑植边一块新苏区,以桑植为中心开辟的地区仍然是我们胜利进展中的根据地。我们保卫着这一基本新区,这在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发展中有其重要历史意义,它使江西、四川两大苏维埃基本区域的联系具备了基础巩固的桥梁。
  第三,我们这种战胜强大敌人的英勇果敢的奋斗精神和取得的成功,再一次在全中国和世界的民众前面表明红军是一种不可摧毁的力量,证明帝国主义、国民党就是想暂时停止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给了那些对中国苏维埃革命运动前途表现悲观失望的机会主义者以迎头的痛击,将要更加推动和兴奋起全国革命斗争的浪潮。
  我们能够获得这样伟大胜利与成功的原因:
  第一,是由于我们红色战斗员、指挥员的英勇果敢、不怕艰苦、坚决奋斗的牺牲精神和我们干部的组织创造才能。我们因为要抓住有利的时机消灭敌人,时常在一天之内行军八十至一百二三十里,来同强大敌人作战。最后一个时期,因为遇到粮食的绝大困难,在作战中每天只能得到一两餐稀饭,个别的部队甚至两天只吃一餐饭,还是不疲倦地同敌人顽强作战。
  第二,是因为有新区和游击区域群众的拥护和热烈的参战。我们在敌人翼侧行动和作战当中,广大群众加入红军。在龙山、来凤、宣恩和咸丰地区扩大三千新战士,在江垭地区扩大一千余,最近在津市、澧县和石门扩大三千以上。群众还自动帮助我们运送伤员、侦察敌情和带路。
  第三,是由于党省委和军分委一般的正确估计和依据全国革命形势,来灵活运用中央及军委关于粉碎敌人“围剿”新的战略战术方针,特别是退出塔卧以后。
  
五 我们得到了一些什么教训

  (一)我们为什么在粉碎“围剿”的第一阶段中,不能够在东南战线上胜利地击破敌人的进攻?
  第一,我们在这一时期当中,虽然一般是依据中央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新的作战方针,但是对转移到敌人翼侧后方隐蔽集结,以疲劳敌人、消耗敌人、迷惑敌人,使敌人发生过失和弱点,使我们在决战中取得胜利的指示,还缺乏深刻的了解。因此,在大庸、溪口未失去以前一个时期内,我们集结在大庸附近等待敌人前进,从正面远出迎击,而没有坚决采取转移到敌人之翼侧后方迷惑敌人,使敌人发生过失和弱点(当时情况可伸出到以黄石为中心的地区活动),寻求打击消灭敌人的机动,而这是我们当时能够阻止敌人前进,破坏敌人分进计划,一直到在东南战线上击破敌人进攻的最适宜的策略。
  第二,后坪战斗是改变当时敌我阵势的关键一战。当时大庸失去后,李纵队向后坪、石堤溪推进,陈纵队、郭纵队、陶纵队有同时分向桑植、温塘及永顺配合推进之形势。我们如能击灭李纵队,可逼使郭纵队固守大庸,停止陈纵队及陶纵队之急进,再转移我主力于桑植地区,迎击陈纵队或陶纵队,仍然可以乘胜击破东南面敌之进攻。因为当时在兵力、地形、天候上我们处于优势地位,有大部以至全部消灭李敌的可能。但因对敌估计上的错误,认为敌已发觉了我主力,因此影响到我们的决心,没有将主力位置于后坪而向后撤退十余里。还有部队中游击主义的影响,未按时移动部队占领阵地,致使我们未能取得预期的胜利,敌人仍得以继续进占桑植、永顺,逼进塔卧、龙家寨基本苏区。
  第三,地方部队(独立团营游击队赤少队[58]等)未能完成消灭新区内之地主武装及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的任务,并且受了部分损失而日形减弱。这就使一部分担任守卫地方和钳制敌人任务的主力不能完全使用到前方。而且地主武装反日形猖獗,破坏交通联络,摧毁一部分地方党和政府的组织与工作,使我们动员的范围日益缩小。地方上参加战争的群众动员不能适应前线上的要求,主力部队在连续战斗中不能及时得到人员的补充。地方武装不能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来有力配合主力行动的弱点,直到现在仍然是存在着的。
  (二)我们在粉碎敌人“围剿”的斗争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为什么还没有能够消灭敌人更多的有生力量?
  第一,部队中游击主义的影响是最有害于进行战斗的。后坪与招头寨战斗表现得最为明显。后坪战斗中,如果前面部队能按时到达,占领优势阵地,我们仍然可以取得战斗的全局胜利,消灭李敌大部或全部有生力量。招头寨战斗,如果所有部队都能按命令规定动作,则一方面我们主力到达之前,前面即有较大兵力可以阻止和扼制敌人,并占领优势地形(后为敌所占去),以待主力集结进行突击;同时主力也可早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赶到,可能在当日的战斗中将陶纵队先头七个团全部击溃,而且消灭其大部有生力量。
  第二,我们的军事技术与战术素养的提高还不能适合战争的需要。我们射杀敌人的技术尚落后(部队流动性太大亦有关系)。干部在战场上的机动还差,如板栗园战斗中某部若能迅速抄敌退路,则少数残敌亦不能逃脱。这些都使我们失去消灭更多敌人的时机。
  (三)围困龙山的教训。
  在现在我们的兵器条件下,攻击具有新式武器且有工事的城市,一般是应该避免的,但我们围困龙山的决定是依据于:
  第一,敌人增援部队在半个月至二十天内没有到达的可能(鄂敌在忠堡惨败后,一时不能增援;湘敌因粮食困难,远道亦不易进援)。
  第二,守城部队(一团白军及一个保安团,只一千四五百人)及城内居民共约万人,没有存粮,至多只够维持十天到半月的给养。
  第三,守城部队炸弹极少,工事不甚坚固,在地形上我们容易接近城垣地带,可以施行坑道破城。
  第四,龙山城攻下后,来凤孤立,可能逼退驻守来凤之敌。我们若能取得龙山、来凤(两城只距十五里),在地理及其他条件上最适宜作我们基本根据地。
  在上述条件下龙山城是有夺取的充分可能,因此以少数兵力利用休整时间围困龙山城(不是强攻)的决定是正确的。围困龙山城开始的几天内,即以政治攻势将西北两面碉楼内守兵争取过来,碉楼为我们据有。东面碉楼在我军炮击之下亦已占领。经二十天围困,城内居民饿死的日多,敌守兵已把菜叶、草根食尽。但最后我们未能困开龙山城而撤退,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是敌飞机最后能每日供运少数粮食,将毙之敌得以苟延。我们对这一点事前没能估计到,而对空射击技术又太差,未能阻止敌机降低到三百米以内的投掷粮食的动作。
  第二,我们坑道作业技术太差。我们挖掘的地道已超过了城角还不知道,被敌从城内掘毁。
  第三,我们未能及时利用最好时机袭城(有一晚通夜大雨,城墙周围敌之照明灯均熄灭)。最后袭城时,我们动作与技术上差。
  第四,在困城时,对城内守兵及居民的宣传号召,未能达到发动白军士兵及居民暴动哗变的要求。
  因为上述原因,围城三十五天,各方敌人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仓促进援龙山城,乃决定撤围城部队,集中力量迎击援敌。撤围后十三天之内,进行了三次重要战斗,即招头寨、板栗园和芭蕉坨战斗,将敌人“围剿”全部击破。这同时证明最后撤围的决定也是正确的。
  (四)忽视了白军及白区的工作,不知道运用军阀矛盾和组织反日反蒋运动的策略,使之有利于红军武装斗争的开展。围困龙山的时候,如我们在守城敌军及龙山城居民中有工作基础,是具备着组织暴动和兵变来配合夺取龙山城的充分条件的。湖南军阀与湘西军阀间尖锐的矛盾是有利用的充分可能的。何键[64]与蒋介石之间存在而且正在发展中的矛盾,都被我们所忽视。这一切证明,我们对中国革命发展当中新的特点还没有深刻了解与认识。
  我们要足够估计我们的胜利和意义,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血战中得来的教训,要坚决消灭我们存在着的弱点。

  *一九三五年八月,红二、六军团粉碎了敌人从二月开始的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围剿”,根据地和红军都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九月初,蒋介石又调集了一百三十余个团的兵力,再次对湘鄂川黔根据地进行“围剿”。为了总结前一段冲破“围剿”的经验教训,准备粉碎敌人新的进攻,红二、六军团于九月二十九日召开积极分子会议。本文是任弼时在会上所作报告的第一部分。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