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多次走进上海兴业路76号的那座石库门,参加建党90周年的各种纪念活动。踏 进那间18平方米的屋子,我常常想到,90年前,历史何以就选择此地作为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地?这寻常的街巷、这家常的桌椅、这十余人的聚会,成就了日后 开天辟地的宏伟大业,其间历史是怎样展现它的逻辑的?如果当年租界里的巡捕们再早半个小时闯进会场,结果会迥然不同吗?
历史没有假设,却有规律可循。专家的研究,有志者的探访,越来越多的史实显示出上海的这座石库门成为“红色起点”的必然。
离兴业路1公里处,就是当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民族工业基地,上世纪20年代初,那里刚刚成立了全中国的第一个工会组织。其时,上海 的产业工人数56万,占到全国1/4,居全国各城市之首——这是建党的阶级基础;兴业路附近,此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俄通讯社、以英文补习社为名义的 干部学校等一批与党的组织萌芽相关的机构已经陆续酝酿成立——这是建党的组织基础;那时候,在兴业路附近的几个街区里,《新青年》、《星期评论》、《劳动 界》、《共产党》、《天问》等刊物编辑部已星罗棋布——这是建党的思想和舆论基础。如此看来,“一大”在兴业路召开,党在上海诞生,绝非偶然的巧合,而可 谓水到渠成。
上海,红色起点的昭示
- 1983年一桌价值二三十元的酒席2016-09-22
- 从纽约到上海:世界各国名城今昔大对比2016-09-02
- 韩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2016-08-24
- 期待“好人法” 让好人不再难做2016-08-05
- 《一个时代的侧影》 1935年(下)2016-07-29
- 陈竺赴上海调研红十字会工作2016-07-27
- 北京市代表团赴上海学习考察 学习借鉴好经验 提高城市工作水平 2016-07-14
- 刘云山:牢固树立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 不断增强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2016-06-22
- 上海合作组织概况2016-06-20
- 上海老照片:历史与现实的无缝拼接2016-06-15
责任编辑:CmsTop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社区应急:城市安全韧性的第一道防线
- 连续第13年,北京稳居全球500强之都
- 以基层减负“利剑”斩形式主义“荆棘”
- 工业锈带蝶变成绿心公园:书写人与自然共生新篇
- “小票根”充分释放消费“大能量”
- 暑期档票房突破75亿元,见证120年电影荣光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李久林:从苦难到辉煌 抗战精神照亮复兴路
- 【廿四节气·立秋】走过夏之绚烂,迎来秋之收获
- 向海图强 系统推进海洋经济质效跃升
- 黄海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促进可持续发展
精选视频
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突破
从生产关系变革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化改革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进程与制度创新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与农村改革
引言:中国式现代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双轮驱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