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城中村”

我眼里的“城中村”

我是《京郊日报》跑农村的记者刘菲菲。在追踪采访“城中村”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党的政策给京郊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记得8年前刚到报社,老记者带我第一次到北坞村采访时,曾叮嘱我一句话:少喝水。当时,我不理解,喝水碍着采访什么事了?结果一天跑下来,我才明白那句话的意思。原来是厕所不好找,即使找到了,也脏得下不去脚。这就是北坞村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北坞村是海淀区四季青镇玉泉行政村的下属自然村,位于城乡接合部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地区,是典型的“城中村”。当时,只有1367户的村子,外来人口高峰时达到2万多人。走在污水横流的街道上,到处是私搭乱建、低矮杂乱的小平房,几乎每家每户的门口,都贴满了招租、求租的小广告。我采访的老魏(魏雨生)一家人,就是靠出租房过日子的。为了每月的房租钱,本来能住的宽宽敞敞的一家老小,宁肯挤在一间小屋里凑合。“瓦片经济”在带给村民经济收益的同时,也给村里的管理、治安及环境等方面带来诸多难题。

老魏告诉我,他家每月出租房子的收入近千元,虽然不愁吃不愁喝,但堵心的事儿却越来越多。夏天用电高峰时,家里的空调成了摆设;拧开水龙头,稀稀拉拉的水流让人起急;全村67条村路和过道,一多半儿被违章建筑堵成了羊肠小道;更让人揪心的是,村里三天两头发生自行车丢失、汽车轱辘被盗的事儿……这样的日子,外来人不满意,村民也堵心。那时候,老魏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搬迁上楼,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后来,我才知道,像北坞村这样地处城乡接合部,人口密度大、环境脏乱差、违章建筑多的“城中村”,在北京四环路和五环路之间就有50多个。

如何破解这些“城中村”的各种顽疾,顺应广大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既是老百姓翘首以盼的热点,也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重点。我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12月25日,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城乡接合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战略。让老魏没想到的是,北坞村被确定为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后,一下子成了全市乃至全国关注的焦点。

改造“城中村”,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旧村改造、腾退拆迁。2009年3月,北坞村旧村改造正式启动,一个月内就召开19次村民会,修改腾退改造方案,最后经101名村民代表投票表决,一致通过改造方案。尽管这样,有些村民还因对政策理解不透,或因出租房利益受损,或对补偿款有异议,不愿在腾退补偿协议书上签字,拆迁一度陷入了僵局。

这期间,我第二次来到北坞村采访。老魏一见我就说:“我可不是钉子户,只是随大溜。”寒暄过后,老魏告诉我,老百姓不是不通情达理,而是对有些事心里没底。比方说,出租房屋没有了,以后养老、就医谁来管?住上楼房了,找不到工作,往后的日子怎么过?那几天,这个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汉子,因这些挠头事急得满嘴起泡。

为解决像老魏这样的村民的疑虑,各级政府和党组织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处处保护农民的利益。在腾退和建设过程中,村委会在村中选了8名村民代表,成立综合协调和质量监督两个小组。8位村民代表成为村委会和百姓之间沟通的纽带,促进了腾退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有关部门作出承诺:北坞村村民在拆迁之后,可以以个人身份到社保所,像城镇灵活就业的人员一样,自己参保城镇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确保老有所养。同时,还在北坞村成立了村级就业服务站,专门负责帮助解决村民的就业难题。老魏成了首批300名享受就业帮扶的村民之一。

更让村民们感动的是,在拆迁陷入僵局时,玉泉村党总支书记张泉第一个站出来说:“先拆我家!”6月7日,张泉搀着老母亲,与一家几代居住过的家告别,摸着红砖砌的墙,拍一拍院中的柿子树,母子俩禁不住潸然泪下……

早在北坞村试点展开之前,老母亲与张泉有过这样一次谈话。“你爸去世还不到100天,等过了‘百日’咱再拆房行不?”面对母亲哀求的眼神,张泉停顿片刻后,安慰说:“妈,我爸平时就支持我的工作,只要我带领全村做好试点工作,他老人家九泉之下一定会安心的。”就这样,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民纷纷签订腾退补偿协议书,确保了拆迁工作如期完成。

我第三次到北坞村采访,是2011年4月中旬,老魏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去看看他家的新生活。当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昔日的北坞村,已经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北坞嘉园”这样一个崭新的名字;举目望去,原来那一片片低矮杂乱的院落,变成了34栋高楼组成的花园式小区,银杏、法桐、月季等20多种花草树木,占小区总面积的30%。为满足村民精神和娱乐需求,小区北侧的北坞公园,建有文明市民学校、图书室,村民文化体育休闲场地内,各种体育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如今,老魏一家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夏天不再为用电着急,冬天不再为买煤上火。虽然没有了“瓦片经济”,但老魏在村里就业指导员的帮助下,已经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差事,每月固定收入2000多元,比房租收益翻了一番。老魏美滋滋地说:“不光是我,全村90%的村民实现了就业,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作为跑农村的记者,我深知,北坞村的变化,仅仅是北京改造“城中村”、推进城市化的一个缩影。我坚信,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农村的变化会越来越快,农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其实,我们也是血肉之躯,也一样会有恐惧,但我们肩负着对罪犯监督和改造的重任,对这些身患传染病的罪犯,同样也要在人格上尊重,不能让他们产生被歧视的感觉。

本文关键词: 朱镕基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焦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