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小院

幸福小院

我叫孙华,是东城区东西街道的社区居民。不知您听过这句老话儿吗?“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是形容老北京四合院里“住家儿”的生活情景。我家就住在东四四条。每当看到胡同里青砖灰瓦的院墙,各式各样的门墩儿,我就从心里透着舒坦。我从小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亲眼见证了这个小院从破败不堪到修缮一新,是危改,让这个四合院又“活了”起来。是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我们有了温暖的新家!

听我妈说,当初这是一个三进的四合院,那时一共才住了5户人家。地面铺着方砖,院里种着海棠树。大家都看过电影《城南旧事》吧,我们院就和主人公英子住的那个院差不离儿。

随着北京城的人口越来越多,院子也越来越窄,再加上搭小厨房的、搭煤棚子的,挺宽敞的院子变成了长长一条儿。要是两个人走个对脸,那都得侧着身子过,感觉就一个字儿,挤!街坊们在一块聊天逗闷子:想宽敞点儿吗?赶紧买楼房去!其实,我也不是没动过这心思,但是当真要离开这里,真舍不得呀!

2003年的时候,作为试点,东四这一片儿的胡同进行煤改电工程,也就是说,要把老百姓用了多年的煤球炉子换成电暖气,这跟住楼房就差不多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妈乐坏了,一激动就又跟我念叨起以前的日子来了。那时候,冬天我们家就一个火盆儿,放在奶奶屋里,我们小孩被窝里放个暖脚瓶,到后半夜就凉了。我妈住的房间什么都没有,晚上听着窗户纸被风吹得哗哗响,冻得睡不着。后来,家里开始用煤炉子,每天睡觉前把炉子用煤压上,经常后半夜火就灭了,有时候还是会被冻醒。老太太一个劲说:“这回好了,冬天再也不用晚上封火、早起费劲巴拉地烟熏火燎地生炉子了。”煤炉子换成了电暖气后,我们还享受了低谷电的优惠政策,真是又干净,又暖和,又便宜,还环保。

压根儿没想到的是,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呢。2008年年初,房管所来了几个人,在院子里勘察了一番。我问他们干什么,他们说,政府要对这一片儿的危房进行改造。当时我们是又高兴又担心。为什么?您想啊,老房子终于要修了,可这钱就花海了去了!房管所的人大概是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说了6个字:不花钱,国家掏!我们听了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天底下哪儿有这么好的事,就掉到我们头上来了?

当时院里的街坊赶紧凑在一块合计,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政府心里这么惦记咱们,咱就不能再拖政府的后腿了,赶紧腾房!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整院儿居民家里就腾空了。等到搬出老房子的时候,我心里直打鼓,住了这么多年了,这房子就跟我们家的亲人一样,不知道他们能鼓捣成什么样?大家真是有点不放心,后来我一看修房师傅那架势,他们对照着图纸,精心测量,生怕把房子修没“味儿”了,不是老北京的四合院了,嘿,靠谱!

从整修到完工,只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等我再进院子,差点都不认识了,和我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李姐更是站在院门外直纳闷:“你们快看看,这还是我们的院子吗?别是走错了门儿吧?”

李姐从结婚到现在,跟这儿住了30多年了。过去他们家外屋顶上经常掉小砖头和土鳖,有车打门口过,房顶就落土,窗台上那层土老擦不干净。到夏天地面返潮,就跟出汗似的,拖把拖都不管用。住得不舒服,李姐也没心思装修。这回房子整个翻修了一遍,门窗换成塑钢的了,地面的砖头换成渗水的了,就连各家各户的小厨房都统一进行了改造,可不就认不出来了吗?李姐一高兴呀,屋里换上了一水儿的新家具、新电器。她跟我说:“结婚就在这儿,房子太老了,都没感觉是‘新房’,没想到老了老了倒住进‘新房’了。就冲这,我呀,一辈子念党和政府的好!”

工程完工后,我们这片儿一下儿就“红”了,各家电视台和报纸都来采访。更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连中央领导都到我们院儿参观。首长进了院子后,直接进到我们家,问我妈:“您住得怎么样?”我妈说:“敢情那是真好,多少年了。就盼着住新房呢!这回心里可痛快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次政府进行危改花了大力气,东四平房保护区是北京市确定的第一批平房保护区,2003年煤改电工程的时候,417间民房按明清房屋规格进行了修缮,一水儿的青砖青瓦。2007年,130个院子800多户的平房又得到了修缮。过去平房是看着舒心,住着堵心,现在经过修缮,不光保留了历史原貌,还经过了现代化的改造。现在住平房,这不就跟住楼房没什么两样儿了。

每年夏天,要是碰上小雨、中雨、大雨甚至是暴雨,我们这还跟刚修完一样,院儿里一点积水都没有。清晨,笼子里的鸟儿唧唧喳喳地叫着,海棠花飘着清香,小院儿可是真美。

我们发自内心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共产党给我们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本文关键词: 朱镕基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焦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