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开

玉兰花开

我叫于晓姝,来自北京市卫生局党校。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首都卫生系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00多名医护人员因公感染,其中有9名同志不幸以身殉职。

2006年6月24日,为纪念在抗击“非典”中牺牲的白衣烈士们,“救死扶伤”纪念坛在我们北京市卫生局党校的半山坡上落成了,我光荣地成为一名兼职讲解员。每一次讲解,我的心灵都得到一次洗礼,而让我一生难以忘记的,是那一次特殊的讲解。

那一天,我记得正是玉兰花刚刚开放的时候,领导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为一名烈士家属进行单独讲解。

当我气喘吁吁地登上纪念坛的时候,那个人已经站在那儿了,他正面对着烈士雕像呆呆地看着。我像往常一样,从介绍纪念坛讲起,一一介绍牺牲的9名烈士。当我讲到武警北京总队医院的主治医师李晓红事迹的时候,我看到眼前的这个人已经泪流满面了。我停了下来,给他递了张纸巾,看着他。还没等我说话,他开口对我说:“没事儿,你刚刚讲的李晓红,她是我的妻子。”说着,他走到李晓红的雕像前,深情凝望着她的脸,轻声说道:“晓红!我来看你了,你好吗?咱爸咱妈都好着呢,你尽管放心。咱们俩都是医生,都是党员,我一定会继续完成你没有完成的事业。”看到这一幕,我惊呆了,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说:“您能给我讲讲晓红吗?”他看着我,点点头。接着他便用哽咽的声音给我讲起了晓红在那段非常时期的故事。

李晓红医生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那一年,她只有28岁,是牺牲的9位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并且是个已经怀有身孕的母亲。当时,她申请休假的报告已经得到组织的批准。但是当她听说她分管的病人有可能被病毒感染时,她不仅没有退却,还坚持要上班。她说:“这个时候我怎么能当逃兵呢!”这期间,领导和战友们再三劝她休假。她却说:“我和这个病人已经密切接触了,还是让其他同志回避,让我留下来吧!”就这样,她一直战斗在临床一线,不幸被病毒感染了。

病情加重后,领导多次劝她尽快转到国家指定医院接受治疗,但她说:“转院治疗的名额有限,我年轻,能挺住,先把重症病人转走吧!”她就这样先后3次把转院治疗的名额让给了其他患者。

当病情恶化后,李晓红已经说不出话了,她在纸上给医生留言说:“如果有什么新药,就在我身上做试验吧,我愿意用自己的身体来作新药的尝试!”2003年4月15日,已经生命垂危的李晓红,竟然强撑着用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关于病情的体验和分析,累计达上千字。这是她用生命书写的最珍贵的治疗方案啊!就是这个治疗方案,后来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在短信里跟自己的丈夫说:“亲爱的,嫁给你,我不后悔。当医生,我更不后悔。因为我挽救过那么多病人的生命……”这也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的一句话。2003年4月16日凌晨,病魔无情地夺走了她那如花般的生命。也是这个时候,玉兰花儿静悄悄地开放了……

听完了李晓红医生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患者生命的故事后,我的心在颤抖,很疼很疼。但我知道,眼前的这个人,他是坚强的,他和爱人李晓红一样,有着坚定的信仰,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一个为了祖国和人民可以牺牲一切,甚至是生命的信仰!

此刻,我真想对天上的晓红说:你不会孤单,因为我们会延续你的大爱和坚强,我们会传承你“救死扶伤”的执著和理想!

纯洁的玉兰花又开了,不单单开在烈士们的雕像前,也开在了我的心上……

本文关键词: 朱镕基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焦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