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    爱

挚 爱

我叫刘新,我的家就在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我们这儿要说地理位置,那是没得挑,就在东长安街的延长线上,距天安门8公里。这里还是个千年古村呢,元朝时是漕运码头,是皇粮的集散地,盛极一时。

但是前些年,村里的状况可不那么让人满意。用我们村里人的话说:上有天罗,下有地网。抬起头来,天上全是纵横交错的高压电线,低下头来,脚下都是横七竖八的污水管道,叫农村却没有农业,是居民却没有工作,村子里那是人心浮动。

就在这节骨眼上,新一届党总支产生了,47岁的支芬被派来担任党总支书记。村里一下炸开了锅:“咱村没人了?哪能让一个外来媳妇当家做主?”还有个别村民放出话来:“不出3天,她保准儿卷铺盖走人!”没想到,支芬这一干就是整整8年。

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是党总支上任后的头等大事。高碑店村有一条20世纪90年代初自然形成的商业街,街上有二三十家专门卖古典家具的店铺,生意还挺红火。党总支一班人挨家挨户地走访商家,开展市场调查。支芬发现,古典家具这个产业与我们千年古村的特色非常吻合,于是提议:把街上村民的房子腾出来一些做店铺,打造古典家具一条街。

可改造一条街哪是那么容易的事,这条街后面有条臭气熏天的水渠,里面填满了垃圾,渠边杂草丛生。许多村民家门口还盖着狗窝、厕所、煤棚子,堆着砖头、瓦块、劈柴。这样的环境怎么发展商业街?

清!治理灌渠的消息一传开,立马就有村民跑到村委会大院儿里闹腾起来了。

“我们家那儿堆砖头碍你们什么事儿呀,还非得给清走不成啊!”

“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嘛,倒个垃圾你们还得给定个点儿?”

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党总支召集干部们开了个会,提出“工作重担人人挑,干部身上有指标”。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灌渠水清了,渠边树绿了,街上路通了、灯亮了,那条原本不起眼的小街,商铺的外墙统一刷上了灰色涂料,还按照明清时候的建筑风格统一改造了门面,恢复成了漕运时古色古香的模样。路两侧的下水沟用大木板一盖,廊前屋后挂上了大红灯笼、中国结,整条街就跟过大年似的,那叫一个红火!

2003年10月11日,高碑店首届古典家具展示会如期举办。商户们都铆足了劲,绞尽脑汁地布置展厅,努力突出自家的文化特色。您还别说,我们的力气没有白费,高碑店村上了电视,古典家具一条街更是打开了知名度,商户一下猛增到400多家,还荣获“北京市特色商业街”的称号。后来我们又发展了国际民俗旅游接待及水乡茶楼餐饮文化街。

高碑店成了文化村,文化村不能没文化呀。以前,村民们在家闲着没事,就聚在一起打麻将,东家长西家短说个没完。党总支提出“文化村要有文化活动”这个口号,恢复了具有百年历史的高碑店高跷会,成立了小车会、高跷队、秧歌队等20多支群众文体队伍,高跷队还赴伦敦、悉尼、洛杉矶,一展咱中国农民的风采。党总支还修建了图书室、文体娱乐活动站、老年活动室等,每年定期组织开展“金秋艺术节”、“村歌大联唱”等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让村民们离开了麻将桌,走向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舞台。

高碑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念着党总支的好。党总支更是把村民的大事小情、点滴冷暖都挂在心上。在我们农村,最怕的就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我们村里有个老人叫赵凤明,每月拿300元退休费,可是患上尿毒症后,每周要做2次透析,每年的医药费就得6万多块钱。除了能在大病统筹和合作医疗报销的,还差近4万元。老人找到支芬诉说困难,支芬将这件事记在了“高碑店村重大事务记录本”上,专门召开党总支会研究。支芬出了个主意:“老人有3个儿子,家庭都不富裕,每个儿子每年为老人负担1万元的医药费,还差1万,我们能不能为老人负担这1万元?”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党总支把钱送到了老人的家中,支芬握着老人的手对他说:“现在您就当多了个儿子,党总支每年也给您负担1万元的医疗费。”老人感动得哭了,拉着支芬的手不停地说:“谢谢!谢谢!”从老人家里回来后,支芬让村委会对全村患有绝症的家庭进行调查并形成了制度。现在,凡是因病返贫的困难户,党总支统一实行“当一个儿子”的办法。党总支对村民的挚爱深情,赢得了村民的赞誉,更赢得了百姓的心!

如今,你再到高碑店村,看到的是一排排古色古香、错落有致的徽派小楼,一层底商,二、三层居住。有不少的村民已经把房屋出租,签订了年租金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二三十万元的合同。

住进新房的村民们可高兴了,还编了顺口溜:“家家有商铺,赛过摇钱树;跟着党支部,奔上幸福路!”

责任编辑:焦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