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只有毛泽东没有留学,南陈北李都是留学日本的,周恩来留学过德国、日本、法国,朱德和任弼时是从莫斯科回来的,刘少奇也是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的,就毛泽东是土包子,但大家为什么服他?陈毅讲,实践证明毛泽东比我们强,所以我就放弃了过去的看法,我心悦诚服地支持毛泽东。陈毅还讲毛泽东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二过”,不是不犯错误,而是犯了一次错误之后他可以马上改,并且不再犯第二次。
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利用全民族抗战,极大发展了力量。现在咱们关于抗日战争的宣传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弥漫着一种悲情意识,跟鲁迅《祝福》里的祥林嫂一样,我就最不愿意看整天控诉,这种讲法太肤浅了,得有一种深刻的文化反思,离开科学史观将陷入一种狭隘的民主主义,培养出来的那些愤青不能爱国只能误国。
要把抗日战争放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和社会革命进程中审视,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抗战其实是完成了两个革命: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抗战不仅仅是打日本,也是推翻国内的黑暗势力,建设一个新中国。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就是因为中国腐朽黑暗,想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必须解决中国自己的腐朽黑暗问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的时候,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北方的红军编为八路军,南方的游击队编为新四军。蒋介石明显是借刀杀人,蒋介石从来没有承认过国共合作,现在影视剧中蒋介石讲国共合作都是编导们编的。要防止蒋介石的暗算,只能进行战略配合,不能服从战役指挥。周恩来和朱德到南京参加最高国防会议时就根据毛泽东的意见讲,国民党有几百万军队,在正面打;共产党只有几万人,到后方打游击,至于怎么打国民党不必管。蒋介石同意了,他认为共产党到后方很快就会被日军消灭。开始还给了“八路军”的番号,后来后悔了,八路军是固定番号,于是改成十八集团军的临时番号。但共产党中央讲八路军不能改了,就坚持叫八路军。“八路”这个词只存在20多天,后来却叫了几十年,成为中国革命力量的代表。国民党也很忌讳这个称呼,1949年到台湾以后,台湾的公共汽车八路都改成七路甲,因为等公车时一听八路来了,马上感到心惊肉跳。
八路军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发展力量为主。怎么发展力量?同样是解决土地问题。国民党靠抓壮丁,征兵是需要社会保障的,国民党没有社会保障,所以谁都不愿意去,只好拿绳子捆。共产党不能抓壮丁,只能动员人家当兵,但觉悟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得给农民实际利益,由于国共合作不能再打土豪分田地了,要取得农民拥护只能减租减息。旧中国农民缴租一般是交50%,共产党施行二五减租,减了25%,这其实是孙中山提出的,孙中山想调和阶级矛盾,把地主和农民都照顾到,但国民党从来没实行过。另外还有一个合理负担,土地是谁的公粮谁交,地主的收入本来就少了一半,结果公粮还得他交,减租减息就是一种变相的土改,正因为如此共产党军队才能够建立广大的根据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