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冬明:北京被淹不仅是排水系统问题

排水出问题 根源在主城区人口负载严重过多 

 


    主持人:第一时间,共评时政,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第一时评节目,6月23日的下午北京遭遇了十年以来罕见的大暴雨,这场暴雨导致多个路段积水严重,当晚的北京交通是完全陷入到了瘫痪状态。其实今年以来中国各个地区都陆续出现了因为暴雨导致内涝的严重情况,那么城市的排水系统也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各种问题相继浮出水面,那么今天我们请到了(维翰)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与公共管理客座教师殷冬明,来做客我们的演播室,一起跟大家深入探讨我们现在的城市排水系统,您好殷老师。

    殷冬明:您好。

    主持人:大家好,跟各位网友打声招呼。

    殷冬明:大家好。

    主持人:这次北京遭遇十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导致了很多地方积水严重,是不是像网友指出的那样“是城市建设排水系统跟不上以及维护不利两方面的原因?”从您的专业角度来讲,这一场暴雨为什么会导致交通瘫痪?

    殷冬明:我想从大的层面上来说,北京和中国大量的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统和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这个层面的确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水平有差距,这一直都是一个事实。但是仅从23日这件事来说,我想它可能有几个因素未必如我们从媒体上或者我们自己亲身感受到的那么强烈或者说它的严重性那么大。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它其实是整个大的城市建设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所以这次的排水量的过载和局部的溢出,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个系统出了问题,而是一个被很多次谈论、但是往往由于这个问题过于宏大而被大家忘记了的一个大问题的一个折射——那就是北京目前主城区的人口负载严重过多

    主持人:人口负载?

    殷冬明:对,北京市多次总体规划和省规委多次会议上谈到从北京市主城区向外疏散人口,2004年到2020年总体规划就谈到北京市最重要的一个发展路线,就是要多中心化,也就是说现在北京只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是以三环或者四环为边界的这么一个大饼,然后这个饼在不停的往外摊,我们一直都管这种城市发展模式叫摊大饼,摊大饼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城区内部的人口越来越密集,而城区内部所承载的方面很多,例如交通还是运输、排水、供水以及其他城市服务层面类似于消防、地铁运输,现在地铁大规模的线流和交通日益大规模的拥堵,都和我们的北京发展模式的单中心化有关系,所以实际上很多路段大规模拥堵出现积水溢出,也是人口聚集量和当地城市建设工程最不匹配的阶段,当地的工程建设指标可能是按照10年前、20年前、30年前人口负荷区设计的,30年前是够用的,现在很明显不够用,但是这件事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归结为说是排水系统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大系统方面在城市发展模式上面可能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水淹上来了大家觉得很不舒服,而且出现了多年没有见到的瀑布挂地铁的奇景,可能每个人的视觉印象冲击力会很大,但是我想这件事情的确不能够仅仅归咎于排水系统一个原因。

    而且可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气候问题,因为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有一个非常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我们往往也会忽视,那就是我们处在完全不同的气候区,咱们中国的最典型的气候叫做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重要的两个词就是季风,我们的气候环境里面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在雨的分配上面叫做雨热同季,雨热同季的意思就是每个最热的季节也是雨分布最多的季节。我举一个例子,北京多年平均的降水量每年大概是在650毫米左右,而上一次大雨基本上城区很多地方在24小时内降水标准差不多在50毫米左右,也就是说一天里1/5的时间里面降下来了全年1/12的水,实际上在整个北京的雨季它差不多可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面集中了全年95% 以上的降水,那么这种雨热大规模同季就导致了北京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所需要的设计负荷比起其他地区气候区的城市来说要强很多。比如说我们举几个类似的也是世界著名都市的例子,比如说像巴黎、纽约、伦敦,这些城市他们所处的气候区雨热是不同季的,巴黎和伦敦处于西风带的笼罩范围之下,常年都是从大西洋上西风吹来雨气,所以巴黎和伦敦常年的天空里面可能有一半都是阴天,都在下雨,但是它雨量不大,都是比较温和的中雨小雨,所以他们先天比我们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就是他们可能雨热的分配的不均衡性导致他们所有的排水管网的设计的上线是咱们北京这个气候区排水管网设计上线的1/3或者1/4,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大自然先天给我们设计了一个,就我们需要比别人大的多的排水腾空才能够使得我们的城市水环境达到和他们类似的水平,我想这两个因素在最开始咱们要抱怨比如说水太多了或者说蔓出来了恐怖了,已经到要到北京来看海了,是必须考虑进去的,当然那些图片从感官层面的确很吓人,就是天安门广场上他们号称天安门要成水安门了,就是整个地面也是一片汪洋,波光粼粼的水面应着。

    主持人:还看到故宫,故宫也是那样。

    殷冬明:是,映着路灯和华表上面的那个照明,然后让我想起小时候唱的歌,《让我们荡起双浆》之类的那种场景,但是这些在视觉上很有冲击力的照片,可能除了我们刚才讲的两个因素,实际上我觉得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北京的发展模式,还有一个是咱们所处的大的气候背景,还有第三个因素就是现在通讯技术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以前每次下大暴雨的时候,比如说北京上一次下这样大的暴雨可能是十年前,十五年前,那个时候不要说微博,就是一般的网络和BBS上面上传一张照片可能你还需要在网络上泡个五年你才能混到那个权限,现在是全民媒体的时候,所以这种照片的汇集程度,而且由于这种照片所带有的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所以它被传播的速度和震撼程度也远远超过十年前,十五年前。

    主持人:明白了。

    殷冬明:所以我想基于这几个原因,可能我们通过媒体所看到的这场暴雨的超常程度可能没有它实际那么大。

    主持人:其实是感官的刺激带动内心的震撼和感受力会更猛烈一点。

    殷冬明:没错。

本文关键词: 报告会 首场 第一部 百姓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