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发展关键要靠科技进步

加快经济发展关键要靠科技进步


同志们:
  国务院召开的这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是新一届政府组成后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李鹏总理非常重视这次会议,今天这个讲话就是在他亲自主持下修改定稿的。我受李鹏总理委托,代表国务院到会讲话。
  这次会议将研究和部署九十年代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发展工作,讨论《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进一步动员和组织我国的科技力量和社会各界,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大力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努力完成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基本任务。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竭诚为祖国繁荣强盛而无私奉献、忘我拚搏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和关心科技工作,制定了一整套科技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措施,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使我国科技工作进入了有史以来最为活跃、繁荣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四年,是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事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十四年。一九九二年底,全国科技人员总数已达一千七百六十三万人,比一九七八年增长一点五倍,大批中青年科技人员已成为研究、开发第一线的骨干力量。科技领域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和完整的体系,科技成果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一九九二年相当于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占世界总量的比例,由“六五”期间的百分之五点三上升到百分之十以上。实践证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积极稳妥的,实践是成功的。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走出了一条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路。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科技工作当前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地方对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少企业仍缺乏科技进步的机制和动力;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经费缺口较大;宏观科技管理体制不顺,科研机构重复设置、力量分散的状况严重存在;科技队伍结构不合理,相当一部分科技人员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既适逢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看,靠大量投资和消耗自然资源带动经济增长,盲目地追求数量和速度,不仅会使我们丧失机遇,而且会使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事实证明,科技的投入产出比、科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传统产业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只有扬长避短,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体制长处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优势,并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当前,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已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当务之急。新形势下,科技战线的任务和责任十分重大,关键在于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科技工作率先跃上新台阶。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九十年代科技发展的基本任务
  九十年代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科技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下个世纪初把我国建设成科技和经济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为保证这项基本任务的完成,要继续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执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促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攀登科技发展的新高峰。这一重要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会不断丰富,但其实质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立起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要轻易改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工作,要继续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应用技术研究、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和加强基础性研究这三个层次进行纵深部署,服务于国民经济近期和远期发展的需要。对此《政府工作报告》已有明确的要求,我再强调一下。首先,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要优先解决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科技工作在建设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要重点抓好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中技术改造和产品质量提高,节能降耗和合理利用资源等经济建设中的迫切问题;要继续采取各种措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先进科技成果应用的覆盖率和规模效益。第二,高新技术研究要在追踪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抓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要切实把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办好,加快产业化步伐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使其尽快发展和发挥作用。第三,基础性研究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先导、源泉与后盾,要始终不渝地给予特殊扶持,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一批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为未来支柱性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科技储备。
  今后,各项科技政策的出台,各类科技规划、计划的制订或修订,都要把适应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
  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八五年就曾说过,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就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要把有利于科技进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使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
  为了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必须按照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机构改革的原则,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宏观科技管理体系。国家科委要切实承担起对全国科技工作的统一宏观管理和协调服务,尽快改变目前科技工作多头管理、重复分散的状况。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同祥要加强对本地区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下放权力,协调各行各业及社会各界的科技工作,并同推进科技进步。今后,先进技术的引进、重大技术改造、重要工程建设,科技管理部门要认真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前期论证和评估;重大项目的审批,要会商科技管理部门,使科技资源配置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之下。
  科技体制的改革,要贯彻“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要加快科研院所结构调整和人才分流的步伐。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重点院所仪器设备、经费等方面的特殊扶持,保持和稳定一支能攀登科技高峰的精干的国家级科研队伍。同时,大胆而坚决地鼓励、引导、推动技术开发型和服务型科研机构进入市场,以多种形式和企业结合或创办科技企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第三产业,有条件的可整体向科技企业或企业集团转化,实行企业化管理。要力争在九十年代完成科技战线的结构调整、人才分流的改革任务,使科研机构重复设置、人才积压、资源浪费的现象得到根本改观。
  在科技体制改革中,要进一步发育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人才市场,逐步建立、健全科技法规体系。
  三、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虽然这些年来我国的科技经费逐年有所增加,但仍不能适应科技事业的发展。在目前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在于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并切实增加科技经费的财政投入。要力争使我国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目前的百分之零点七一提高到二○○○年的百分之一点五以上。今后,国家财政的投入将主要用于“稳住一头”的工作,加强对生物工程、微电子、新材料、新医药、新农药、专用化学品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和前期开发工作,以及重大基础性研究的财政支持。各级地方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也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使省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比例逐步接近国家的水平。
  要努力办好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科技信用社等现有的科技金融机构,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进一步扩大科技贷款额度,用好贷款资金,并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改革行政分配贷款方式,使银行与科技机构直接见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积极鼓励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中央已有明确规定,企业的科技投入打入成本,要采取具体措施尽快落实。
  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引进国外产品、设备和资金的同时,注意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技术人才。
  四、积极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十分尊重和爱护人才,创造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人员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这是中央的一贯方针。对承担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重点科技任务者应给予较高津贴,继续扩大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范围。对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的科技人员,在收入等方面应给予特殊的照顾和优惠。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应继续给予重奖。在工资改革中,要考虑较大幅度地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水平,并优先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放手让他们进入重要岗位,着手建设一支跨世纪的高水平科研队伍。要重视培养一大批懂科技、善经营的现代化管理人才,造就新一代科技企业家。同时,注意在工人、农民中培养各类专门技术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要积极鼓励出国留学人员、身居海外的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为祖国建设服务。要在广大科技人员中倡导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弘扬科学道德,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率先垂范,作出榜样。
  五、各级政府要把科技进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我们:“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曾多次强调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要求各级领导不断增强科技意识。我希望各级政府抓科技进步要有战略眼光,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今后,衡量各级领导是否重视和抓好科技工作,关键看他是否把科技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是否在经济发展中采取了依靠科技进步的得力措施,是否在重大技术改造、引进和重要工程建设中发挥了科技部门的作用,是否有效地增加了科技投入,是否切实改善了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各级政府每年都应专门研究一下科技工作,至少要一次。要把抓科技进步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指标。
  同志们!现在我们的国家政通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景看好,一定要抓好这一机遇,加快改革步伐。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科技战线上的同志们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为完成党的十四大和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  这是朱鎔基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