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

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


  本世纪的最后五年和下世纪的头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非常关键的时期。要实现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一○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跨世纪宏伟蓝图,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前者是生产关系如何变革,后者是生产力如何发展。两个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企业不改革就不能实现这两个转变。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我们将面临真正的买方市场,过去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局面再也不会出现。随着进口关税税率的降低,我们还将面临国际商品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两个转变能否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能否实现。这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意义,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第一,对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分类指导。这是五中全会《建议》中提出的一条很重要原则。国有企业数以十万计,分布在各个领域,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生产社会化程度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大不相同。因此,对国有企业改革不能用一种模式、一种办法,而必须进行分类指导。在工作上,我们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二是搞好优势企业;三是加快小企业改革的力度。
  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比较集中,工业基础雄厚,综合功能强。如果把像上海、沈阳、天津、武汉、重庆、哈尔滨等这样的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革搞好,不仅可以使国家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巨大规模的存量资产发挥效益,而且可以对其他中小城市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现代经济的发展,要高度重视中心城市的作用,特别是大城市,结构调整余地大,潜力也大,有条件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十八个试点城市改革今年进展比较大,就是因为他们从搞活国有经济出发,将改革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并出台相应配套措施,为企业改革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抓住关键的少数,搞活一千家企业,这是具有全局意义的大事。国务院决定抓一千家企业,其中工业企业有八百七十八家。八百七十八家也不是同时抓,当前先集中精力抓三百家。三百家户数不多,但资产总额占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的百分之四十六点四,销售收入占百分之五十二,利税总额占百分之六十七。这些企业是关键的少数,抓好了,就抓住了关键。这个问题大家谈了很多很好的经验,我不再重复。总之要创造条件,赋予这些企业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利,使这些大型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成为独立的法人。这些企业搞好了,可以带动一大批企业。大企业有了实力才有可能兼并其他企业,才能带动整个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
  加快国有小企业改革的步伐。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都讲了这个问题。国有小企业为数众多,遍布各地,目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亏损面大、资产负债率高、净资产利润率低,同时企业富余人员多等包袱也很沉重。如何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一般小型国有企业,有的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有的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江泽民同志最近也强调,对一般小型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放开、放活,有的可以实行兼并、联合或租赁,有的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国有小企业改革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只要符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原则,无论哪种形式都应当支持。李鹏同志在五中全会上讲,县属小型企业可以放得更开些。这里要特别强调,一是放开、放活小企业决不是一放了之,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更不是一卖了之,而是要加强领导,分类指导;二是国有资产不能流失,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三是对职工要采取负责的态度。从山东、安徽两省的实践来看,真正卖掉的企业是极少数,多数可转变为集体经济。
  今年国务院制定了有关企业兼并政策,这里再强调一下。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企业兼并,并加以有力的引导和推进。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金额超过十亿美元的大型企业兼并已相当常见,其中许多兼并是跨国性的。今年以来,世界性的兼并又出现新的高潮。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兼并不是落后和衰退企业的归宿,而是企业摆脱落后和衰退的起点。兼并可以使劣势企业获得一次重组的机会,使其振兴,同时也可使优势企业获得一次扩张的机会,促其取得规模效益。现在各地都很重视企业的兼并,这里我想强调三点:一是兼并是一种经济行为,要坚持自愿原则,不能搞“拉郎配”,不能使经济行为变成行政行为;二是要规范化,工作要细,不能借兼并之名,行赖债之实,要对国家财产负责;三是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只有得到职工的理解、支持,才能做好这一工作。但是,根据当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要多兼并少破产,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还是要依法破产。当然这里面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有些破产可以采用整体收购的方式,核心问题是要把人安置好。
  第二,着眼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搞好国有企业,必须把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活力。江泽民同志在天津视察时,着重讲了五个方面:一是要有好的班子;二是要依靠技术进步;三是要搞科学管理;四是要大力协同,为企业进入市场创造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五是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李鹏同志在沈阳视察时也讲到,搞好企业,要有一个好的机制、一个好的产品、一个好的班子。这些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不能只重视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坚持下去,取得实效。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管理问题和领导班子问题。近几年来,各地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比如邯郸钢铁公司,加强成本管理,把成本分解落实到人,使每个人的头上都顶着一个算盘,建立起成本责任制,经济效益取得明显提高。但我们确有不少企业不重视管理,存在“以改代管”的倾向,热衷于所谓改革带来的轰动效应,而轻视企业内部管理,使我们不少企业出现管理滑坡的情况。现在不少企业厂长经理不重视核算,心中无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缺乏深入的分析。例如现在不少企业反映资金紧,为什么紧,紧在什么地方?许多人往往缺少深入分析,心中无数。资金周转是快了还是慢了,资金利税是高了还是低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是否达到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在行业中又处在什么位置等等,往往不是很清楚。实践表明,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一个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经营者素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政治思想素质好、具有开拓精神、善于决策、精于管理的经营者,就能使一个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由亏损到盈利。
  第三,要继续解决企业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今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摸索了一些经验,但这仅仅是初步的,还要继续探索,继续努力。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注意:一是要敢于突破。要突破就要开阔思路,勇于探索,允许在探索中出点毛病。探索哪有百分之百的正确?错了可以再总结,改过来就是了。二是面不要铺得太宽,还是搞有限目标。因为现在企业存在的困难不是一时形成的,解决起来有一个过程。过去企业的全部税利都上交,折旧也要交,而且什么打入成本抠得很死,最后企业就空掉了。这些问题,一下子全部解决不可能。之所以强调解决企业改革中带有普遍性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是因为不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改革难以跨出步子,更难于深化。
  第四,政府要为企业改革创造一定的市场环境。政府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这包括产业调整的规划和企业改革的规划。企业面对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尤其是面对国际产品激烈竞争的形势,比较优势越来越重要。要扬长避短,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要明确哪些是有所为的,哪些是有所不为的,避免结构调整中“趋同化”的问题。对企业的状况要做分析,哪些企业是重点扶持的,每个城市都要有一个通盘考虑,要有一个规划。二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尤其是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一定要注意搞好生活保障和安置分流。前不久,我们在西安开了一个会,就是想解决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改革、建设、发展都搞不好。这是政府要下大力气做的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三是为企业进入市场创造条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分离分流,没有政府支持是办不成的。如学校、医院只好交给政府,交给社会办。分流人员多多少少总归有一些人进入社会,这就要形成一个劳动力市场。
    *这是吴邦国同志在全国企业改革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讲话《加强领导,总结经验,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