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九五”时期和今年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九五”时期和今年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一○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实现这一跨世纪的宏伟目标,首要的是加快农业发展,强化农业基础。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农业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农村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在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农业获得了较好收成,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都有增产,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农民实际收入增加。但是必须看到,农业发展滞后的矛盾仍很突出,与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农业作为突出的战略重点,下大力抓好。
  “九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到二○○○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要达到九千八百亿斤至一万亿斤;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包括基本解决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些任务很艰巨,但每一项都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都必须如期完成。
  一九九六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探索扶持、保护、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稳定。今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一定要加倍努力,扎实工作,千方百计夺取农业丰收,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九千二百五十亿斤,棉花总产量达到九千万担,林牧副渔和乡镇企业全面发展,为实现“九五”计划奠定良好基础。
  ”九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特别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开发“四荒”的承包期可以更长一些,这是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重大政策,一定要贯彻落实好。随着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要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重视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使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更好地发挥其生产服务、协调管理、资源开发、兴办企业、资产积累等职能。
  深化农村改革,总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这个要求,要促进农村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发展连接农民与市场的中介组织;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遵循价值规律,逐步形成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定价为主的新机制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主要农产品的储备调节和风险基金制度,建立粮棉保护价格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建设。
  (二)突出重视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立足国内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必须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的位置。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面积,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推进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粮食地区平衡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促进主产区提高商品率,销区提高自给率。同时,提倡全社会节约用粮,减少浪费,缓解粮食供求矛盾。
  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兴办乡镇企业。种植业、养殖业和乡镇企业要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要重视开发利用各种非耕地资源,积极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和水产业,增加食物总量,增加农民收入。坚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组织实施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乡镇企业要深化改革,完善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和产品质量。在乡镇集体企业试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时,必须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对小型、微利、亏损的集体企业实行兼并、租赁、拍卖,要如实评估资产,实行公开竞价,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企业走联合经营的道路,发展企业集团。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的发展。
  (三)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九五”期间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大江大河大湖治理、中低产田改造、宜农荒地开垦、商品粮棉基地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大面积水土流失地区的综合治理和农用工业发展、气象预测预报系统等方面,经过科学论证,安排若干大中型建设项目,集中投入,以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新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广泛发动群众,多搞一些以劳动积累为主的小型农田基本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增加投入。国家现有的农业投资渠道要保持稳定,中央和地方都要按照有关法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财政预算内资金和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要制定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流动的政策,鼓励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开发领域,加强第二、第三产业对农业的支持,逐步形成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的机制。注重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和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适当扩大劳动积累。加大农业的对外开放,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农业的开发和建设。
  (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农业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发展道路。加快农业发展,既要增加投入,又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在提高综合效益上下功夫。我国农业一方面资源偏紧、投入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又很低,浪费很大。要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积极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农业。要加快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加强农业基础科学和高技术研究,有利于集中人、财、物力联合攻关,不断取得重大科技突破的新机制。一手抓攻关,一手抓引进,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健全科技推广网络,强化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快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
  (五)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加速农村经济向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户生产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紧密结合,是我国农业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的重要途径。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优势,积极兴办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生产,带动适度规模经营的生产基地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国有和集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要转变经营方式,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
  (六)认真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加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进程。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目前尚处于贫困状态的七千万人口的温饱问题,任务紧迫而繁重。要下大力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强化扶贫工作力度。各级政府都要增加对扶贫开发的投入,搞好以工代赈。加强对扶贫资金和物资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扶贫工作要直接面向贫困人口,帮扶措施要落实到村到户。坚持走开发式、开放式扶贫的路子,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对确属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少数贫困人口,要采取多种扶贫形式,包括有计划地实行易地脱贫。积极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对口扶持贫困地区,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济困。要引导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优势,找准路子,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贫困。
  (七)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相互协调,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在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基本政策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实行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确保实现人口控制目标。要依法加强对土地尤其是耕地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节约使用土地、水资源和能源。坚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抓好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按照林业分类经营的原则,逐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制度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投入机制,加快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发展。要增强全民环境意识,搞好水土保持,发展生态农业,控制污染,保护环境。
  一九九六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八)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去年九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以来,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建设出现了多年来少见的喜人局面。各地要充分利用春耕大忙前的这段时间,进一步做好组织和发动工作,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向新高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靠群众劳动积累,地方政府要在材料费用上给予适当补助。从今年起,国家将安排贴息贷款,重点支持一些地方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北方选择具备开发地下水资源条件的地区支持群众打井,发展新的节水型的井灌区;在贫困山区支持群众改土、蓄水、栽树、修路,进行山区综合治理和开发。  (九)千方百计落实粮棉种植面积。实现今年粮棉增产目标,首要的是落实种植面积。要建立责任制,做好思想发动工作,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十六亿五千万亩,棉花面积争取达到九千万亩。南方各省区要继续扩大水稻面积,增加稻谷产量,缓解大米供求偏紧的矛盾。凡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发展间作套种,大力开发冬季农业,提高复种指数。各地要在春耕前对各类开发区和非农占地进行一次清理,凡占而未用的耕地,要坚决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恢复种植。
  (十)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水稻产区要积极推广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这是大幅度增加水稻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高寒山区发展地膜玉米,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要加大力度,重点推广。为了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各地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深施技术;同时,要重视发动群众积造有机肥。其他先进实用技术,如节水灌溉、有机旱作农业、机械精量播种、秸秆过腹还田、生根粉造林等技术,也要因地制宜,积极推广。为此,各级政府都要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并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定性、定员、定编和经费保障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切实按国家有关规定在今年内落实到位。
  (十一)实施种子产业化工程。各级政府要把实施种子工程作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的一件大事,安排专项资金,组织专门力量,确保种子工程顺利实施。今年要新建和完善一批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原良种基地、种子包装材料厂、种衣剂厂等,加快种子加工处理设施的建设。目前,种子经营混乱,假冒伪劣严重,要严格执法,强化管理,取缔非法经营,对销售伪劣种子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要依法惩处。
  (十二)加快林业建设的步伐。大力组织实施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继续抓紧“三北”、长江中上游和沿海等防护林工程建设,全面启动黄河中游、淮河太湖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四大防护林体系工程。加快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和沙区综合治理,积极发展木本粮油。认真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使用许可证制度。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制止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和毁林开荒。
  (十三)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各级政府都要认真贯彻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的方针,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无论哪一级,今年财政用于农业的资金,都必须达到《农业法》的规定要求。近年来,不少地方农业资金被挤占挪用,不能及时足额到位,今年要下决心扭转这种局面。对去年未到位的资金,必须在今年上半年补足。为了建立新的农业投资渠道,各地要从国有土地出让金等提取一定比例,由财政单独列收列支、专项用于农业。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具体办法,并监督实施。
  (十四)提高定购粮食价格。为了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从今年新粮上市起,国家将适当提高定购粮食价格。有条件的地方,要继续保留价外补贴。具体方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下达。谷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认真贯彻国家提高定购粮食价格的政策,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防止市场粮价发生大的波动。
  (十五)切实稳定化肥价格。化肥生产企业要千方百计增加化肥的产量。化肥进口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抓好,并继续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推行定购粮收购与供应优质化肥挂钩的办法。对不同渠道进的挂钩以外的化肥实行综合平均零售价格,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要整顿化肥的流通秩序,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化肥经营的规定,取缔非法经营,严禁高价倒卖。供销社经营化肥的基层单位,一律不准承包到个人。由国家计委牵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组成化肥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化肥生产、进口、供应、储备等方面的工作。
  (十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由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机构组成的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金融组织。从今年起,对农村信用社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信用社按规定交纳准备金和留足备付金后,其余资金使用实行多存多贷,少存少贷,瞻前顾后,合理调剂,并优先对社员发放农业贷款。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案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尽早付诸实施。国有银行要按有关规定,继续增加农业信贷投入,适当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的比重。要维护谷类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建立贷款责任制,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
  (十七)把供销社的改革引向深入。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改革,去年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在为农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要继续朝着真正办成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深化供销社改革。今年要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搞好化肥和棉花的经营,并积极做好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的工作;二是积极兴办“龙头企业”,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三是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当调整基层社的布局,扩大基层社的规模,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经营效益。对供销社历史形成的政策性亏损问题,有关部门要抓紧拟定解决方案。
  (十八)采取果断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坚决把不合理负担项目压下来,坚决把虽然合理但不符合实际的集资项目停下来;暂停审批一切新的收费项目,禁止一切加重农民负担的达标升级活动;中央已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任何地方和部门都无权恢复,中央规定的提留统筹限额任何地方都不得突破。一些地方按人口平摊生猪屠宰税,按地亩平摊农业特产税,以及各种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等做法,必须坚决纠正。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大监管力度;责成各部门按系统进行清理,违反规定的要限期纠正;在县、乡两级建立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责任制,超过规定限额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十九)必须把农业和农村工作真正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农业和农村工作事关大局,各级都要充分认识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实现农业发展目标的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力量。中央、国务院重申,省、地(市)党政一把手要用很大的精力抓农业和农村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分管其他工作的领导同志也要关心支持农业。要充实加强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力量,充分发挥它们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职能作用。要组织各部门、各行业做好支持农业的工作。要建立一套促进各级领导干部重视抓农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和改进工作考核办法,把农业发展如何、农民增收多少、农村是否稳定作为考核一个地方,特别是县一级工作的首要内容。
  (二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最终都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只有下功夫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整顿好,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实现今年和“九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才有坚强的组织保证。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部署和“五个好”的目标,继续着力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当前要重点抓好后进村领导班子的整顿工作,努力改变一些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各级党政机关要继续选派大批干部下乡驻村帮助工作。每一个县直部门都要联系一两个后进村,派人驻村,具体帮助,不改变面貌不脱钩。
  (二十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工作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确保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要按照中央批转的《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利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读本》、《农民实用技术教育读本》,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加强农村的社会公德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移风易俗,树立新风,扫除封建迷信和腐朽落后的东西。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十二)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要在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中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农民的遵纪守法观念和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农村干部和执法人员要带头学法用法,坚持依法办事。建立村规民约,发挥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逐步实现村级规范化、民主化管理。高度重视并深入细致地做好民事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纠纷,防止矛盾激化。要贯彻全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坚决、及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落实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让广大农民安居乐业。
  (二十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各级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对农村工作,要加强具体领导,不能满足于一般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典型引路,带动一般。特别是要经常深入到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村,帮助寻找致富门路,解决实际困难。各地党政领导要及时了解、认真解决农村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农村基层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自觉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廉洁勤政,反对腐败,切实防止和克服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强迫命令等不良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目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既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又面临难得的良好发展机遇。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认真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奋斗。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