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这次来河南,主要是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一路上看到河南农村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夏粮一派丰收景象,感到十分高兴。夺取今年农业丰收,是农业战线的中心任务。去年农业全面增产,今年再有一个好收成,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收入就会有更多的增加,实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就有了更有利的条件。粮食生产事关全局,同志们务必始终高度重视。当前,要认真做好夏收工作,把丰收的粮食拿到手。同时,抓紧夏播工作,尽可能增加秋粮的播种面积,抓好秋季作物的田间管理,争取全年农业有一个更大的丰收。
  下面,我想就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要始终抓得很紧,
  近几年来,中央反复强调,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我这几年也一再讲这个问题。中央所以反复强调农业的特殊重要性,是从我国人多地少这个基本国情,从保持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全局性要求出发的,也是从保持和加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独立自主地位的战略性要求考虑的。
  这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快,非农产业的比重迅速提高。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外情况表明,在这个阶段农业往往容易被忽视。发达国家在经历这个发展阶段时,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农业衰退,农产品主要依靠进口,等初步实现工业现代化后,再回过头来支持和加强农业;一种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农业,不仅防止了农业的衰退,而且使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我国是一个大国,有十几亿人口,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都绝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始终保持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我国这么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只能靠自己来解决,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由于比较利益等原因,如果不加以重视和保护,农业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这一点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九○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总之,在整个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都必须加强农业,重视对农业的保护和扶持,确保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这样的基本道理,在干部和群众中要经常讲、反复讲。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农业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走符合自身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大省所作的贡献是很大的。近年来我国粮食增长,内地的农业大省起了关键的支撑作用。我这样讲,决不是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放松粮食生产,而把保持粮食稳定增长的责任推给内地的农业大省。如果经济上去了,粮食减少了,这绝不是中国可以走的发展路子。但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确实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因此,中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都应当挖掘潜力,增加粮食生产。农业大省要努力提高粮食商品率,沿海地区要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应当看到,我国的粮食增产还有很大的潜力。只要指导思想对头,各项措施有力,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好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农业大省耕地资源相对多一些,增产的潜力更大一些,应当力争多做一些贡献。
  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从思想上和实践上进一步解决好,就是经济要上去,是不是不能靠农业?搞农业是不是注定就要吃亏?弄清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对农业的效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人们常说的农业比较效益低,是单纯从种植业尤其是粮棉油的种植来看的。过去由于体制不合理,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割裂开来了,农产品增值的收益回不到农业中去,因此农业的收益才低。如果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的加工、运销、综合利用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业的综合效益并不低,河南修武县小营村,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典型。这个村主要是围绕“农”字做文章,实行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集体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大大提高,成为小康村。说“无工不富”是对的,但并不等于说务农必穷。立足农业优势,抓好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市场打开了,发展其他的行业也就有了广阔的空间。我这样讲不是说不能搞其他工业项目,而是希望农业大省认真把握和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在增加农产品产量方面不断做出新贡献,并努力探索在经济快速增长中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成功路子。
  二、农业发展也要靠两个转变
  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农业也不例外,也要狠抓这两个根本性转变。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但不能说农村改革已经大功告成了。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农村改革,还是一个艰巨复杂的任务。当前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中,哪些是属于体制上的问题,需要很好地研究。在农村经营体制、农村市场体系、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及保护体系这几个层次上,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关于农村经营体制。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从农户承包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结合的状况来看,各地农村很不平衡,因为我们国家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些地方,农户承包经营以后,集体统一经营层次很薄弱,除了土地以外,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有些单靠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集体也无力去办。对这类地区,上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指导和帮助那里的干部和群众,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在巩固农户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好集体统一经营的层次,从而为不断提高农户承包经营的水平提供有力的服务和支持。这是当前农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有条件的地方,农民群众又自愿的,应积极引导他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但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采取多种形式,而绝不能刮风,强求一律。总之,在农村经营体制上,我们要全面,深刻地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农村“两个飞跃”的思想,对于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既要坚持长期稳定,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
  关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目前农村的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产销之间的联系不够通畅,流通环节多,中间流失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得到的好处少,市场调节能力差,时常出现某些农产品积压和短缺并存的现象。有的地方,为了局部利益,随意封锁市场,引起某些农产品的购销大战,造成市场很不稳定,使农民无所适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体制,加快市场体系的建设,加快供销社体制改革。同时,要大力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引导农民发展各种新的联合与合作,逐步建立和发展连接农户与市场的各种必要的中介组织。在引导农民群众走向市场,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担负着重要的领导责任,特别是县委和县政府直接面向广大农村,必须负责地发挥好指导和组织作用。
  关于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农产品收购最低保护价、粮食专项储备和风险基金制度,这些制度在近年来对稳定粮食供求、保护农民和消费者利益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财力有限,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从总体上看,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健全,也缺乏支持保护的力度。要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对农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井使之制度化、法律化。
  总之,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许多地方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在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深化农村改革的工作。
  为什么要强调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呢?这也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口还在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靠什么来满足需求的增长呢?农业要增加投入,但靠大规模增加新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投入显然是不现实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投入中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也就是说,必须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
  我这里想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同志都要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就是十分注意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这两件事涉及农业的根本,人类生存的根本,在我国尤其意义重大。我们已经确立了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战略,应该把节约耕地、节约用水提到贯彻实施这一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办工厂,盖房子,都要注意节约用地。要为子孙着想,珍惜每一寸土地,“存得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乡镇企业再发达也要把耕地保住,把地种好。对水资源也要统一规划,科学管理,节约使用。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一方面人均资源相当紧缺,另一方面资源浪费又相当严重。如灌溉用水、施用化肥,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不到百分之四十,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三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如果不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生产方式,在资源投入方面我们将难以为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和紧迫感。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狠抓科教兴农,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首先要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我国每年取得大批农业科研成果,但真正能在生产中起作用的还不多,大部分都滞留在实验室或试验田里,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不健全,二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解决好这两个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工作者去农村开展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同时,从改革和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入手,多办一些初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农村培养大量急需的初中级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并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不仅是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的问题,而且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大问题。希望大家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农村经济和社会要协调发展
  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创造一个安定、团结、文明的社会环境,是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的社会状况如何,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形势是好的,农村社会是稳定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发展,有的地方社会风气不好,治安状况下降,群众缺乏安全感。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农村经济也很难发展上去。农村实现小康,不仅是经济收入上要达到小康水平,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农村工作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这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带根本性的任务。要通过生动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在农民中传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坚定广大农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农民群众自觉、有效地抵御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应当看到,在有些农村地区,落后的、愚昧的东西,包括封建迷信、封建宗法活动死灰复燃。对这个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头脑清醒,一定要旗帜鲜明,要理直气壮地对农民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提高分清善与恶,美与丑、进步与落后、文明与愚昧界限的能力,并运用行政、法制手段,坚决制止各种歪风邪气,使农村形成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
  第二,要结合当前的“严打”斗争,大力整治农村的社会治安。开展“严打”斗争,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不大力整治社会治安,不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就不能保持社会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人民群众对“严打”拍手称快,这场斗争必须坚决进行到底。要狠狠打击那些在农村为非作歹、横行乡里的车匪路霸,流氓、抢劫、盗窃等犯罪团伙,以维护农村社会安定,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严打”要城乡结合,并同加强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要加强公安、司法队伍建设以及农村基层治保组织建设,保持这些队伍的纯洁性,提高战斗力。
  第三,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当前,一些地区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党同农民的关系,影响农村稳定的一大因素,随意加重农民负担,是与中央一再强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的精神背道而驰的。减轻还是加重农民负担,绝不是少拿多拿几个钱的问题,而是保护还是挫伤农民积极性的问题,是促进还是阻碍农村生产力的问题,是增强还是丧失农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问题。必须把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提到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提到我们党的宗旨和农村政权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农民负担过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基层干部作风上的问题,有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但主要是上面不切实际的过高过急的要求造成的。因此,减轻农民负担,要抓好农村基层干部转变作风、抓好农村集体经济,更要解决政府部门随意向下压任务、搞摊派等问题。要下决心取消各种名目的达标、升级活动,切实把农民的实际负担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额之内。
  第四,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一大基础工程。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仅经济搞不上去,而且将削弱和动摇党在农民群众中的根基,影响党和国家的大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全面地抓、持久地抓。重点是按照“五个好”的要求,抓好村级组织的建设。从各地的实践看,关键要做到两条:一条是“有人办事”,一条是“有钱办事”。“有人办事”,就是要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建设好,特别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要把政治上强、清正廉洁、公道能干、党员和群众真正拥护的人选到领导班子中来。要加强对乡、村党员、干部的培养教育,组织他们学理论、学党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做好在优秀青年积极分子中培养和发展党员的工作,这是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在农村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有钱办事”,就是村级集体经济要有一定的实力。集体经济没有一点实力,村级组织就很难从物质条件上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很难发挥出来。我看办法就是在抓好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集体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对农村的建设是一项带有革命性的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把乡镇企业搞起来,才能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富裕的问题;才能以工补农,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也才能更好地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巩固农村基层的党政组织,拓宽农村共同致富的道路。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的讲话。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