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历时七天,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研讨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重研讨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问题,认真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了专题报告。大家普遍反映,这次研讨班主题选择得好、时机把握得好、研讨组织得好。几天来,大家紧扣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紧扣研讨班的主题,紧扣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认真学习研讨,相互切磋交流,普遍感到很有收获,很有成效。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研讨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我就这次研讨班的主要收获和研讨班精神的贯彻落实问题,讲三点意见。一、通过研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在这次研讨班上,大家深人学习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归结起来,主要在以下七个方面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第一,加深了对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背景的认识。大家深有体会地说,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在我国对内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对外勇敢地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出现“四个多样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对此作了深刻阐述。从对内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来说,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逾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我国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二三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城市化路程。这就意味着人家在二三百年内围绕工业化、城市化渐次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能会集中出现;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近二十年内,由于我们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因而矛盾和问题将更为凸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也更为紧迫。从对外勇敢地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来说,这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经验,另一方面,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把国内的事情办好,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从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出现“四个多样化”来说,这一方面显著增强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全国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职业、不同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差别。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如何更好地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如何有效整合社会关系,促进各种社会力量良性互动,如何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如何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如何建立健全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等等,就成为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无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着眼于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着眼于我国社会已经和正在出现的深刻变化提出来的。大家认为,只有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才能在工作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第二,加深了对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在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表明,我们党清醒地把握住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的历史方位,清醒地把握住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大家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党作为在十三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重大战略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改革发展进人关键时期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作风和品质,体现了我们党正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勇气和智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一定要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第三,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认识。大家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在实践中深人研究和探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结合真理标准大讨论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讨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认识越来越深化,实践越来越自觉。现在,全党应当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在继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认识和实践的同时,深入研究、自觉把握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大家感到,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十分重视对于社会问题的研究和把握,,并以此作为提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都是坚持这样做的,这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的领导经验和执政经验。在新世纪新阶段,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像重视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一样,高度重视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并把它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习研究结合起来,同对产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结合起来,特别是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东亚和拉美国家及地区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结果的研究结合起来。这是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认识。大家在学习和讨论中深附识到,在我国的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上,有过各种各样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和实践,我们党所要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所概括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家认为,这六条基本特征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个应该是”,即:应该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的社会;应该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的社会;应该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应该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应该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应该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大家感到,这六条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和测会同龄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含关系。对此,必须有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第五,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大家在研讨中认为,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论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而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条重要原则和必须完成的十项任务的论述,则回答了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为我们在实践中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有些同志说,这六条重要原则,既高屋建瓴,有求真务实,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什么指导思想来建、为谁建、靠谁建、怎样建的问题;这十项主要任务,内容全面,要求具体,涵盖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即强调要切实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等问题,又强调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问题。这就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要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不能只讲物质利益原则,不能只靠调节社会分配来实现和谐。要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来引领社会和谐,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来促进社会和谐。大家表示,一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把六条重要原则和十项主要任务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个方面。

  第六,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党和国家方方面面工作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大家在学习和讨论中深刻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同党和国家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一是,它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机统一的。建设社会主义三大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而和谐社会建设又可以为社会主义三大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二是,它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测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个更加”’的标志性要求,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三是,它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有机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方面反反映和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四是,它同“四个尊重”的方针也是有机统一的。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其核心是要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各方面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家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应当在建设“三大文明”、落实“四个尊重”、搞好“五个统筹”、把握“六个更加”的创造性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第七,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的认识。在研讨中,大家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实际上就是指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协调,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提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现阶段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党既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载人了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杜会的能力纳人了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中。作为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分阶段、有层次的,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不是无差别社会,更不是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是无差别社会,更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够提供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包括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作为执政党,我们既要坦诚地承认社会矛盾特别是社会收人分配的差距,又要努力为解决这些矛盾、缩小这种差距而奋斗。如同巩

  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一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谐社会建设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因此。我们既要把握目标和过程的统一,又要把握长远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统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既要看到诸多有利条件,坚定信心,积极推进;又要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不可操之过急,决不可急于求成。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必须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来落实,必须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坚持不刮风、不攀比、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不搞限时限刻的承诺,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大家表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逐步构建起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班期间,还专门安排半天时间参观了国防大学,使大家进一步增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是我们党主动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的国体、政体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构建社统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提升,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因而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现在是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的和谐程度与和谐水平。在这次研讨班上,大家根据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及胡锦涛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既深入研究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又认真探讨了如何提高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问题。大家认为,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的六个本领,即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就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增强这六个本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就必须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六个关系:

  第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先进性落实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人民、造福人民,这就有利于从根本上进一步促进党群关系与干群关系的和谐,有利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又有利于促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促进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持续迸发,促进各种利益关系的妥善处理,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有效体现,促进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不断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落实到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工作部署之中的过程。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维护好、利用好战略机遇期,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能力,归根结底就是要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进一步相适应。相和谐。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解决经济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相适应、相和谐的强大动力。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来源于改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有赖于改革。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着眼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不动摇,抓住有利时机,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不断克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体制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通过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切实解决困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革为动力,以改革促和谐。

  第二,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也是统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更加注重发展。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更加注重统筹。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五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又体现了社会和谐的要求。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统一的高度,把“五个统筹”体现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特别是要进一步统筹好城乡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正确方针,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以城乡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在这个过程中,要切实防止和克服片面追求城镇化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大量占用农田,造成大批农民丧失土地,而利益又得不到合理补偿的问题,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更加注重兼顾。统筹必须兼顾,兼顾才能和谐。党只有不断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才能有力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更加注重兼顾,就是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注重兼顾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兼顾发展能力强的群体与发展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兼顾改革中受益较多的群体与受益较少的群体的利益,兼顾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的利益,兼顾不同行业群体之间的利益。第三,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政通才能人和,国泰才能民安。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对此,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求我们认真汲取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深入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科学调控的能力;二是要求我们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三是要求我们切实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三条要求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提高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的关系。坚持科学执政,自觉顺应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坚持民主执政,毫不动摇地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建立在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之上;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始终保持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有序,才能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建立在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之上。

  第四,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坚持“四个尊重”方针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调动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强调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营造鼓励创造、尊重创造、保护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支持人们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蓬勃的创造活力。这就启迪我们,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就一定要引导全党全社会坚定不移地贯彻十六大精神,把十六大提出的关于“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全面体现在构就会主义和测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四个尊重”所强调的主要是活力问题、效率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贯彻“四个尊重”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通过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来进一步促进发展。只有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党执政兴国才有稳固根基,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才有雄厚基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有现实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有根本前提。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献献力量;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体现“四个尊重”的政策措施,把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活力凝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

  联系实际贯彻落实好“四个尊重”的方针,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既要重视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又要重视解决好劳动关系、劳资关系方面的问题。比如,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人发展的新形势下,各地注意保持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是必要的,但决不能因此而人为压低职工工资,损害职工群众的利益。又比如,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新形势下。全社会都要牢固树立善待进城务工人员、关爱进城务工人员的观念,从促进劳动关系、劳资关系和谐的高度,切实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五,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系。十六大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切实改变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个路子实质上就是一条超越旧式工业化道路的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就新在一个“和”字上,我们对外是和平发展,而不是靠武力扩张去掠夺别国资源;对内是和谐发展,而不是靠拼资源消耗去搞掠夺式经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上下功夫,又要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上做文章,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统一,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相协调。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是一忖口大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在当前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增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因而,一就业压力相当大,解决就业矛盾的任务相当繁重。这个基本国情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调控目标,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把控制失业和增加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一定要同时考虑相应的就业政策。具体来说,在产业类型上,既要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既要重视培育和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又要注重发挥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扩大就业、满足群众需要等方面的作用。在经济类型上,既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注重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积极作用。在就业方式上,既要加强政府对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又要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走政府抓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路子。要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总之,要坚持把培育经济增长点同拓展社会就业面有机结合起来,既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来扩大就业,又通过扩大就业来促进经济发展。

  第六,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也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题中应有之义。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指出,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他还强调,在促进发展的同时,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这“四个公平”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有助于统一全党全社会对公平和正义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找准落实公平和正义原则的切入点。

  当前,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应当看到,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党和国家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已经进行了许多努力,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还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积极探索。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提出的要求,抓紧研究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抓紧建立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要更好地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既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推动先富带未富、先富帮未富,同时也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相对的、具体的,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要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这个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充分重视、严肃对待,又不超越阶段、吊高胃口;既要重视访贫问苦,也不忽视访贤问能。从长远发展来看,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从政策导向上积极扩大中等收人者比重,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办法;努力做到增富减贫、促富济贫,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认真传达和贯彻好研讨班精神,扎实有效地推进构建过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和这次研讨班的精神认真传达学习好,把胡锦涛同志在二月二十一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学习领会好,联系实际贯彻落实好,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把工作着力点放到“七个结合”上来。

  一是要把贯彻研讨班精神同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问题和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我们国家大,各地区的差异也大。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实际出发,切忌大而化之,切忌议而不行。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和把握各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要加强对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以利于深入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二是要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以利于完善政策措施、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三是要加强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调查研究以利于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机制,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保证社会安定有序。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

  二是要把谋划长远同突出抓好当前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和这次研讨班精神,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立足当前,突出重点,就要把胡锦涛同志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在本次研讨班上又进一步作了强调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认真落到实处。这“四个着力点”就是: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应当指出,这四个方面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焦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把它们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力求在这些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是要把抓布局、抓规划同抓基层、打基础结合起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这次研讨班的精神,抓好和谐社会建设的布局和规划。在制定“十一五”规划和二0二O年远景目标时,要把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同规划,一同部署。在日常工作中,要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同安排,一同检查,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又要注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抓好基层、打好基础。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基层,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等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整体合力。要积极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现在,有些地方提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对此作了充分肯定。各地要注意探索、总结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四是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结合起来。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社会稳定就谈不上社会和谐。当前,我国维护稳定的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因农村征地、城镇拆迁、企业改制、工程建设、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持续高发态势。我们对此要高度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以发展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要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式方法,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要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做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做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去,注重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群众怨气,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前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对于上访群众,要坚持“话让说完,人要劝走,事要解决”。要积极探索信访工作的新路子,变“堵”为“疏”,变被动为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是要把解决具体问题同体制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建设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力。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有十余处强调要建立健全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相配套的体制机制问题。比如,要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及构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监督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协调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维护公共安全的有效机制,等等。我们要像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立经济宏观调控机制那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努力建立起社会宏观调控机制。抓落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把这些体制机制尽快建立起来,已经建立的要进一步完善起来,努力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证。

  六是要把实践探索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九个方面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组织理论界和有关部门的同志,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深人系统的理论研究:一是要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断理论的研究:二是要加强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三是要加强对国外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要把这项研究同正在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结合起来,不断取得积极的研究成果,努力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更有成效。

  七是要把切实加强党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同党的自身建设结合起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委既要重视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和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又要重视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精神,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结合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注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提高“六个本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 这是曾庆红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来源:中央文献研究室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