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产业的开拓者,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当前,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的力度,创新人才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然而,现实生活中制约创新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现象并非少见。有的地方为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却被解读成“有失社会公平”;有的地方大胆启用青年创新人才担当重任,却引来怀疑猜测;有的地方创新人才稍有冒尖,就招致非议和诘难。凡此种种,令创新人才却步,让爱才的干部害怕。这些问题追根溯源,还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之类的平均主义思想和“论资排辈”、“嫉贤妒能”等观念在作祟。
让拔尖人才获取创新成果的回报,乃是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对于创新人才尤其是那些能够推动科学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高端人才高看一眼、厚待三分,有利于激发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加快富民强国的发展进程。这既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也符合人民群众当前和长远利益。还要看到,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黄金年龄段一般为25岁至45岁,往往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的特质。这些鲜明的个性,往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孕育着创新的种子。因此,要对创新人才给予理解、宽容和支持,为他们早出成果创造条件。
事实表明,破除束缚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陈旧保守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仍是当前人才工作领域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才工作部门要旗帜鲜明地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做创新人才的“保护神”。要大力宣传倡导人才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帮助人们克服那些嫉才、贬才、轻才、弃才的观念和做法,努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要积极推进人才政策改革创新,只要是有利于人才发展,有利于吸引、留住、用好创新人才,有利于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的政策措施,就大胆地试、大胆地用。要放手使用优秀人才,让那些具备创新才干、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特别是青年创新人才受到重用、得到回报、赢得尊重。要保护那些冒尖的人才,为他们打气撑腰,做他们的坚强后盾。要积极倡导独立思考,鼓励奇思妙想,尊重创新思维,容许失误和失败,营造让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仲祖文:做创新人才的“保护神”
本文关键词:
仲祖文
相关阅读
- 大力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干部2021-05-13
- 切实加强对换届工作的领导和指导2021-03-22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2020-08-12
-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2020-07-03
-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 2020-07-02
- 努力锻造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2019-12-05
- 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2019-05-28
- 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2019-05-28
- 不断提高选人用人质量2019-03-21
- 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2019-03-21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小屏幕打开大市场,农村电商激活乡土中国
- 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大赛: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
- 科技进步驱动中国农机出海浪潮
- 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夯实创新发展素质基础
- 拓展和提振服务消费 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强动能
- 沈阳: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文化主体性的确立与升华
-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 北京世园公园:从盛会舞台到全民乐园的华丽蜕变
- 以创新为钥,打开县域消费大市场
- 携手共绘雪域高原繁荣发展的新时代画卷
精选视频
【学习思想】4年降32% 感知美丽中国的“绿色密码”
【理论看点】王永中:“一带一路”使中国经济更加多元化
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合作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成效
当前中国经济的地位与前景
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