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但“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产生秩序混乱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现代性,而在于为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如果一个国家出现动乱,那并非因为他们贫穷,而是因为他们想致富。”
此为著名的“亨廷顿悖论”。
的确,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英国为例,其现代化过程就一度充满矛盾与冲突。“在1750年,伦敦市为盗匪所困,他们和保护治安的军队勾结。”(罗伯特·路威)至于“后发外源型”的现代化历程,则更是乱象丛生。拉美、东亚、北非,许多国家都掉入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危机重重的“现代化陷阱”。
然而,世人惊讶地看到,“亨廷顿悖论”在中国不灵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既快速发展又保持稳定,而且还会又好又快又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中国,何以能走出“亨廷顿悖论”?
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亨廷顿发现,对于致力现代化的国家,“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一个强大的政党能够以一个制度化的公共利益来取代四分五裂的个人利益。能够为超越狭隘地方观念的效忠和认同奠定基础,成为维系各种社会力量的纽带。”诚哉斯言。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遭遇政局动荡、社会动乱,外因有影响,内因则源于其执政党和政府失信于民。在中国,始终有一个坚强有力、人民拥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化的组织者、动员者和领导者。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因为权为民所赋,所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也难免犯错误,但一切为了人民,就能及时发现和自觉纠正错误,始终发挥社会整合、政治动员、社会导向功能,聚人民意志、集社会资源、借后发优势、施跨越战略,不断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使中国快速发展、稳定发展、健康发展。
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现代化,中华民族百年来梦寐以求,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英勇抗争,才打开了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大门。面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新要求,面对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反复探索,深谙国情,苦寻规律,终于开创了一条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沿着这条路,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正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地前行。
始终充满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这个道理,不仅全党同志要牢记在心,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在心。牢记在心,我们就能同心同德,化险为夷;牢记在心,我们就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走出“亨廷顿悖论”!在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中国有新论,走新路,创新绩,正为人类展示着新的希望。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
望海楼:走出“亨廷顿悖论”
本文关键词:
望海楼
相关阅读
- 美国搞“民主峰会”,惨淡收场是必然的2021-12-13
- 点亮未来世界发展的星空2019-02-15
- 京津冀协同发展5年了2019-01-21
- 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2018-12-18
- 公方彬:“军队国家化”没有法理基础2014-11-05
- 中美对话凸显三大亮点2013-07-11
- 安倍两张面孔 哪一张是真的2013-06-05
- 把中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2013-06-05
- 中国不会坐视菲律宾胡来2013-06-04
- 习近平美洲之行的三个第一次2013-05-31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 纪念百团大战,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
- 机器人足球比赛,有何深意?
- 中小企业韧劲足,中国经济活力强
- 文化遗产保护应多些“主动防御”
- 如何打通青年就业“最后一公里”?
- 促进国际数字贸易蓬勃、健康、有序发展
- 乘“热”而上,“避暑经济”燃旺消费热情
- “北京方案”塑造全球数字友好城市新范式
- “政策+科技”筑牢大国粮仓
精选视频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理论看点:“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伪命题
道路决定命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强国建设·专家谈】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2分钟看懂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制胜之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