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观点综述

近十年来观点综述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到中央政策研究室负责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从2000—2010年的这一时期,我的主要任务是参加中央有关文件的起草和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因此,研究对象也瞄准各个年度的重大紧迫经济问题和中长期发展问题。这一时期所发表的主要文章,也是围绕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经济方面的重要方针、发展战略、政策措施进行阐释,对有关理论进行探讨,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的建议。回顾近十年来所进行的具有创新性的思考和提出的有价值的观点主要有:

一、提出了“双提高”的建议。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08年我在全国政协提出了一个“双提高”的提案,即用3-5年的时间,把居民消费率提高15个百分点,把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在近几年发表的经济文章中,对这个建议作了理论说明和可行性分析。

二、提出了把无形资产的增值列入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考核的范围之内。

为了建立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必须改进对国有企业的考核指标,对企业研发所形成的技术成果进行评估,列入企业资产的范围之内。这就能够改变目前企业经营决策的短期行为,引导企业注重提高中长期发展能力。除了在全国政协做了提案以外,我还写了一些文章来说明其必要性。

三、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十种途径。

除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之外,还应当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科技资源,通过国际并购、国际合作、技贸结合、引进人才、委托研究等方式,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在调查和总结国内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十种途径,对于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决策上提供了多种选择。

四、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及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通过对这次源自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分析,认为美国利用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地位,滥用国家信用,毫无节制地发行美元,对金融衍生产品缺乏监管,使美元的供给严重超过了需求,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总根源。这一论断有力地驳斥了所谓贸易不平衡、储蓄与消费不平衡、汇率不合理等掩盖事实真相的种种谬论。这次危机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三大机遇:一是国际并购的机遇,二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机遇,三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对如何化危为机指明了出路,起到了增强信心的作用。

五、提出了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必要性和海外投资重点。

认为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多和生产能力过剩,孤立起来看是两个包袱,合在一起看则是一个优势。要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劳务输出,创造出口需求。提出扩大海外投资,可发挥出五个方面的带动作用:一是带动出口,二是打破资源瓶颈,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实现外汇储备安全,五是有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为我国企业应对危机提供了思路。

六、提出利用社会资金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进入“十二五”,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条件已经具备:社会资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出路,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应抓住机遇,建立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机制,鼓励发展新型农业投资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为此,需要搞好农户对承包地和宅基地的确权颁证,确保其用益物权。学习推广成都、昆山、新乡城乡一体化的经验。

七、提出了把通胀压力转变为产业升级动力的政策建议。

进入2011年,经济运行面临着通货膨胀压力。如何引导流动性过剩的资金,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重视“菜篮子”工程以降低农产品价格,通过重视保障房建设以降低房价,通过海外投资以降低进口铁矿石价格。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抑制几类上涨过猛的商品价格是完全能做到的。同时,通过合理引导资金投向,把过剩资金引导到产业升级所需要的方向上来,包括资本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第三产业和海外投资等方面。只要努力朝这个方向调控,就有可能在稳定物价的同时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

笔者的有关文章,大都登载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上,对各级干部、企业管理人员、经济研究人员和媒体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舆论,为经济工作者更好地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做好各方面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办法。

从1981年我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经济组工作算起,从事经济政策和理论研究已经30年了。我的硕士论文题目是“论最终产品与最终产品率”,主要探讨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计划的方法,研究经济增长如何为广大居民带来最大利益,研究如何尽快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这样的思路一直主导着我30年的研究工作。翻开我的经济文集,写的最多的文章是如何扩大居民消费,其次是从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三是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这是我30年研究工作的兴奋点,为此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研究技术进步是为了支撑经济发展,研究发展模式是为了探索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研究发展又是为了如何尽快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我觉得,把精力放在这些方面,如果能有所贡献,是最有意义的。当我退居二线之后,又协助曾培炎同志创办了一家民间智库,招聘了一批有才华的年轻的经济研究工作者,目的是想把自己的研究经验传授给他们,为我国经济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建才一年多,在国内外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抱定一个目标,一定要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办成一个经济研究方面的世界一流智库。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