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光鼐:2009年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判断

单光鼐:2009年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判断

其一,从总体上看,2009年群体事件仍处在广义社会运动的初始阶段:弱势群体仍是行动主体;事件由于他人损害了行动者的利益而引发;这些事件仍是地方性的、地区性的或行业性的抗议行动,且往往呈零散、偶发状态;每个群体事件都有它具体、特殊的经济民生利益诉求,虽以非规范的体制外行为表达出来,但并不谋求体制内权力的再分配;事件反映的是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之争,而不是与执政党的权力之争;群体事件的组织化程度仍较低;非组织化的情绪、传言、谣言和其他偶然因素仍在群体事件中起很大作用;事件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尽管2009年这种局部性冲突此起彼伏,但社会大局依然稳定。

其二,群体事件与地方经济增长模式的相关性愈益明显,经济结构失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显性化。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高度倚赖的经济领域成为群体事件高发领域。

其三,2009年社会张力明显增大,且表面化。在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社会控制的背景下,群体事件仍频繁发生,数量较2008年有增多趋势,且参与人数、规模和对抗形式等均有程度不一的提升;还出现了短暂的、地区性的社会骚乱和波及全国网络舆情的社会事件。它警示我们:底层社会潜隐的结构性压力和对立、排斥力量正在增大,且容易被激活、表面化;留给社会治理可供选择的时间、空间已变得逼仄,难度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