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高钢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高钢演讲

 2009年11月22日,2009中国第二届媒介融合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会议由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与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专业委员会主办,此次会议主题为:挑战 创新 发展/媒体融合的模式与路径。新浪科技进行现场直播。

图为:2009中国第二届媒介融合高峰论坛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高钢主题演讲。

以下为高钢主题演讲的文字实录:

高钢:各位业界领导,学界专家,上个论坛我在同一个空间似乎讲了同样的内容。2005年,我到密苏里新闻学院和他们签署两院结成姊妹学院的时候听了一次课,一次是电子报道制作,在研究生课堂上讲到了对运行97年印刷版的报纸实施数字化改造的整个过程。同时宣布了两个消息,第一密苏里学院和洛杉矶时报、苹果公司三方联手开发新一代的电子报纸技术改造。第二,密苏里新闻学院在媒体融合这一新的理念下,对它的整个形成传统的课程体系实行全方位的革命性课程改造。这样的事情对我们都是有震动的。到了今天,一切发展的已经不是学术的概念,而真的已经进入了最广泛的社会应用。

这是尼康去年推出的新相机,可在影像的Exif数据中记录经纬度和海拔等信息。我们不能把这样一个功能认为为商业销售的附加功能,从尼康公司目前整个数码照像机的进展趋势来看,这个功能已经附加到从专业级到普及型的所有的照相机。我们可以要实现一个理想,就是大家说Google地球。Google现在在干什么?他们把卫星图片上所拍摄的地面上所有的重要建筑实现3D模型的建造,这是华盛顿的一个街区模型图。为什么要建造这种图?3D我们将看到所有建筑的细节。同时,配发地面上这个建筑360度可旋转图片。这是五角大楼的3D模型图。今天的传播能力就在这样的大融合大协作下实现的。

Google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他们复原了古罗马城,他们建造了第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城市,柏林,用了4.3万个3D建筑。第二个3D数字化城市德累斯顿拥有150000个建筑物的数字立体模型。不仅如此,Google在精准地理信息平台之上,集成了一切信息,包括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信息。所有的信息都有数据的支持,包括财富分配,人类使用的能源,耕地的缩小情况等等,我们可以不具体看,这里可以看到438个世界核反应堆分布,带来的问题等等。Google地图在对人类生存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数字化描述,他们把人类认识到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的一切细节放在这里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很重要景观,这就是人类模型即将见到。我们把刚才的相机和Google庞大的数据库连接可以提取在时间纬度和空间纬度上的一切信息,我们将获得强大的数据工具的支持。

这是人立方开发的定向搜索引擎,它把搜索对象定义为人,以人的所有活动为核心的所有的信息集成将在这个搜索引擎上看到。

(举例)我们可以看到某年某月某日这个人做了什么,同时人立方对于这个人的关注度可以进行计算。不仅如此,人立方还提供内容搜索,把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界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进行了创造,我们也进行了实验。

人立方在做什么呢?他们在展示人的社会关系和结构图形,描述了人的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与此同时还揭示了人的社会关系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辩证思维的逻辑框架高度吻合的信息搜索工具所展现的信息结构,不仅可以描绘出人之间社会关联的线性布局,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人和社会关联的密切程度,人的社会活动的影响范围以及人的社会经历的演进过程这些更为深刻的信息。

今天基于互联网数据对人的生存环境和人类文明进程进行的分析,得出的这样一个动态的结论,更值得我们关注,就是说真的谁在掌握人类社会真实的发展历程。这一切能量将具体到每一个社会成员身上,这些开发者都不是我们的著名的手机生产厂商,这些信息终端不仅有接收多媒体信息的全部功能,也有播发的全部功能,应该说已经具备了媒体平台的功能。微软的实验区就定位在中国的四川农村,我们如果能够感觉到中国互联网网民2006年增长最快的是中国的农民,我们能够感觉到我们的祖国正在蕴育着什么样的信息传播的能量。互联网不仅是伟大的技术革命,也是伟大社会革命,我们在今天感受它种种的工具性的同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它使人类的文明第一次拥有了两个形态:一个是现实空间的形态,一个是虚拟空间的形态,数字文明形态对于现实文明形态是有着活生生的能力,与现实人类空间形态具有着复杂的联系。今天协作已经成为聚集网络信息能量的重要的生产模式。我们大家熟悉的是维基百科,2001年它提出这个设想时没有多少人相信它能够实现,但是6年以内它现在形成的规模是253种语言版本,条目超过900万个。世界上三大百科全书条目总量不及它的零头。美国做了一个调查,他们从《大英百科》和维基百科中抽出了词条进行验证,判定每个词条的正确率,维基百科只比《大英百科》多一个。维基提出了个体的自由创造,社会共识目标的提出,群体无限协作,这样一个协作过程为全社会共享,我们感觉到这种技术的伟大。

这一切也将进一步集成在个人使用终端上。相信未来信息的传播过程将由多元媒体结构形成,信息的组合方式具有时空的多元维度,信息的展示方式具有媒体的多元维度,信息的材质方式具有工具的多元维度,信息的获取方式终端的多元维度,信息的使用方式具有目标的多元维度,信息的生产方式,具有协作的多元维度,今天这一切在我们眼前都可以被确信实现。今天我们目力所及的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可以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个是多媒体信息的集成,丰富了信息传播形态的主流化趋势。第二是移动网络传播,拓展信息传播自由的主流化趋势。全程信息交互,满足个性信息需求的主流化趋势,网络数据方面,开掘信息使用能量的主流化趋势,全球网络协作,建立宏大信息工程的主流化趋势。面对这种趋势,我们作为信息教育也是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我们如何在这样一个技术革命和中国社会革命高度重合的历史空间维度中,执行我们的职业责任。之所以我们在这里进行发言,也是希望在这里获得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之源,就是在座的各位IT媒体界的专家们,希望把你们的智慧输入到我们的课堂上。我们的院长一直在督促我们和各位实施多方面的连接,我们在这些年实施了这样一个实验结构的建设,原来我们认为自己的理念可能并不落后,在很多IT企业,这里包括北大方正、新浪都给我们很重要的支持,非常感谢你们。包括对我们教学各个环节的支持,比如我们建造的这个实验室,这是一个电视演播厅。我们和美国思科直接谈判,实现了这个演播室和世界100多个国家进行直播。去年我们和在座的,和很多人一起参加密苏里100年庆典时,我们感觉到我们和媒体是有差距的。他们在集成空间和概念上,反映了我们对媒体融合的本质的理解和差异,它基本上多台计算机形成了一个报道单元,形成了多媒体信息的集成。佛山日报也在进行这样的探索。业界这样的探索,的确应该深入到今天中国教育新闻课堂上,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