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假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正常剩余劳动是2小时,那么,工人每天的总劳动时间就是12小时。假定资本家现在让工人在一周六天中每天劳动13小时,即超过正常的或平均的剩余劳动时间1小时。这样,一周就超出6小时,或者说1/2工作日。这里不能只看到这6小时的剩余价值。如果原来要占有这6小时的剩余劳动,资本家就必须按照[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正常比例让1个工人劳动3天,或者让3个工人劳动1天,也就是必须支付30小时(3×10)的必要劳动时间。现在通过这种每天额外的剩余劳动时间,资本家无须支付三天的必要劳动时间(即为了占有6小时剩余劳动,他不得不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正常比例下所支付的劳动时间),而在一星期内就得到半天的剩余劳动量。在第一种情况下只有20%剩余价值,在第二种情况下是30%剩余价值,但最后10%的剩余价值无须资本家对任何必要劳动时间付出代价。
出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廿四节气·立冬】冬藏万物知寒时,风起雪盛悦人意
- 全会热词丨保持战略定力 增强必胜信心
- 【理响中国】从“社会发展”维度透视二十届四中全会深意
- 共“进”向未来,“博”出新精彩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 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居世界首位
- 【党员课堂】郇雷 |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深刻理解第一卷至第五卷是一个有机整体
- 任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 数智赋能共绘数字乡村美好图景
- “夸父”式成果涌现,中国科技耀全球
精选视频

继往开来:从“十四五”辉煌成就到坚定不移迈向“十五五”新征程
决胜“十五五”的五个强大支撑
展望“十五五”,前景令人鼓舞
回顾“十四五”,成就令人赞叹
廓清“十五五”历史方位 以新质生产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理论看点】张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科技创新作出明确要求和定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