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生活中的情景(1913年7月2日〔15日〕)
当人们谈到俄国生活中,特别是俄国农村中的农奴制的时候,就会引起我国自由派,特别是那些喜欢装得几乎象马克思主义者的自由派的抗议。他们说,啊,在20世纪的俄国还有什么农奴制!这不过是一种“鼓动”……
其实,在现代俄国农村中,农奴制的极其鲜明的情景触目皆是,只是由于“已经惯于忍受的”俄国庸人的那种可诅咒的守旧心理,才使他们对这些情景无动于衷。
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情景,这我们是从切尔尼戈夫省地方自治会议1900—1909年这10年的官方决议汇编中摘引来的。
希日尼亚科夫先生(《俄国财富》杂志)就这个问题写道:“直到今天还用劳役制这个古老的方法来保养乡村道路,这是我们地方自治机关的一个污点……不用说这种劳役完全由农民负担是多么不公平……就是这种服役的方式本身也是令人愤慨的。在冰雪消融或大雨滂沱之后,村长通常按照巡官的森严命令,‘赶着一群人’(象我们平常所说的那样)去修路。工作毫无条理,既不进行水平测量,也没有任何技术指标。我曾经看到过一次非常紧张的劳动,伴随它的是巡官威严的斥责声,干活的人稍一懈怠就要挨鞭打。这是在夏末,在省长的车辆将要路过之前……有将近500名手拿铁锹的男女被赶到大约3俄里的地段内干活。他们遵照巡官的命令挖掘谁也用不着的沟渠,后来只好又把这些沟渠填平了……我们的地方自治机关,在它存在的差不多50年时间里,不但没有想到要取消农民的这个负担,反而加重了这个负担……”
这个地方自治机关同俄国所有的地方自治机关一样,是地主的地方自治机关。
总之,地主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这种古老的“义务”。巡官和村长遵照地主的指示“赶着一群人”,强迫几百个农民放下自己的活计去“挖掘谁也用不着的沟渠”,工作“毫无条理”,“干活的人稍一懈怠就要挨鞭打”。
这就是普利什凯维奇之流和马尔柯夫之流等等的政权的根基。同这种根基相对照,我们这些精心谋划的、一本正经的、好心好意的、以改革为目的的自由派纲领该是多么虚伪,多么可憎!
载于1913年7月2日《真理报》第149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23卷第327—328页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陆小成:坚持“五统一、一开放”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本要求
- 快评丨“五年规划”,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
- 新技术新业态,助中国文化“新三样”破浪出海
- 王波:共商共建共享: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中国全球治理实践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青春之我赴“十五五”规划之约
- 城市更新“北京模式” 民生福祉落地生根
- 快评丨“五年规划”,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统一
- 重走长征路,青春砥砺行
- 【廿四节气·霜降】霜凝三候藏秋韵,农忙百俗候冬声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盛会起笔,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绚丽篇章
精选视频
全面落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实践要求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核心要义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重大意义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
剖腹明志续范亭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