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格·叶·季诺维也夫
(7月24日以后)
关于从叶尼塞斯克发来的电报[410],必须写信询问。不能凭猜测付印。要设法让那边来信。
我不知道声明(关于格里姆事件的)是否值得刊印。如果现在印,就要把声明改得更尖锐些。
组织委员会的德文小册子现寄上。请退我。
寄上我自己的文章。请精确地计算一下,现在总共有多少稿件。其余的要定下来。(如果尤里寄来的话,还得写一篇答复他的文章——真糟糕。)
萨法罗夫的文章不合适。我看,可以建议他改写成能够公开发表的文章(这毫不困难)给《年鉴》杂志或浪潮出版社用。如果您不久就能见到他,向他口头提出岂不更好?
如何寄往浪潮出版社?就照他们的地址直接寄去?作为挂号印刷品?新的笔名是否已同他们商妥?
请将普列汉诺夫和波特列索夫的公开发行的小册子[411]寄来。
关于《新时代》杂志,我已去信向发行处询问。
从弗吕姆斯发往黑尔滕斯泰恩(瑞士)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49卷第267页
【注释】
[410]见注351。——381。
[411]可能是指1916年在彼得格勒出版的格·瓦·普列汉诺夫的《国际主义和保卫祖国》和亚·尼·波特列索夫的《战争和国际民主意识的问题》这两本小册子。——382。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绘就“京彩”消费图景
- 多措并举夯实网络安全底座
- 建设统一大市场,畅通经济“大循环”
-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守护数字时代家园
- 2025年服贸会尽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 AI进入中小学,为每颗童稚心灵播撒“智能种子”
- 近1400亿!“北京日”见证更加开放包容的首都
-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
- 以文风会风话风之变推动作风建设
- 织密农资保障网,筑牢秋粮丰收安全线
精选视频
【习近平文化思想】当戏曲遇上AI 传统文化“破次元”拥抱Z世代
【学习思想】“两山”理念: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擎
文化科技融合是北京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
文化科技融合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义与北京实践
【理论看点】刘东超:深化科技赋能,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