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2)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2)

李连宁:

第二个提问的机会给中区。请二排南起第四位男记者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

谢谢发言人,谢谢主持人。您好,我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的记者。我知道本次会议应该说是十一届全国人大的代表履行职务参加的最后一次例会。下一届,也就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是我国依照修改后的选举法,第一次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这样一个原则进行选举,但是实际情况我们也了解到,无论是城乡还是各民族之间的人口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请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或者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中,如何贯彻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的这样一个原则?

李肇星:

本次大会将就下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问题作出决定。全国人大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解放军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提出的决定草案,在分配这些选举单位应选代表名额时要按照新选举法确定的原则分配。

李肇星:

一、按照人人平等,城乡相同人口比例的原则分配的两千名代表名额,大体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二、按照地区平等原则,各省、区、市不论人口多少都分配相同的地区基本名额数,具体为8名。三、按照民族平等的原则,要有一定的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分配给各省、区、市,以保证人口再少的民族至少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此外,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人民解放军的代表名额要依照实际情况加以分配,各方面代表人士比较集中的地区都有适当的代表名额。决定草案经全体代表讨论后,将提请大会表决通过。谢谢。

李连宁:

第三位想请一位外国记者。请中区那位外国记者提问,白头发的那位。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

谢谢。我是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的记者,我们从媒体报道看到,中国在去年的第三、第四季度进出口的数据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似乎意味着中国经济在来年仍将会面临一系列挑战。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继续增大,您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会继续面临怎么样的挑战?

李肇星:

你说得很对。我们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当然,总的讲,机遇大于挑战。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的感觉和这位巴基斯坦朋友一样,那就是改革越是深入,难度和阻力越大,内容也越具体、越复杂。

李肇星: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在一些重点领域和一些关键的环节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我们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在继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在继续改善,财税体制改革在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我们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金融形势的严重性也有清醒的认识。金融危机肯定不是我们中国人制造的,但是,为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我们愿意同国际社会一道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来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李连宁:

下一个问题,给南区一个机会。请第五排的第一位女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谢谢主持人。您好,我是新华社的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以后,我们感觉全国人大常委会新制定的法律不多,那这是否意味着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重心已经有所调整?

李肇星:

到2010年年底,一个立足中国国情、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体现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的立法工作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李肇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2011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兵役法、居民身份证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炭法、建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还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审议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刚才说过已经提请本次大会审议,还通过了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和第十九条的解释、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条和附件二第三条的解释、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等四件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督促有关方面和地方抓紧制定和及时修改与法律相配套的法规,督促有关方面和地方开展有关行政强制规定的专项清理。我们还在继续做新法律的制定工作,已经先后审议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车船税法、行政强制法。

李肇星:

在新的一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按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体要求加强立法工作,抓紧修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及时制定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的法律,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李连宁:

下一位,请南区那位举着蓝本的外国记者提问。

ITV记者:

谢谢。我是ITV的记者。大家广泛预测中国又将增加军费开支,请问,中国大幅增加军费开支对于世界将传递一个怎样的信息?

李肇星:

谢谢你提这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使我有机会说好多话。中国政府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国防费规模。2012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6702.7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加676.04亿元人民币,增长11.2%。

李肇星:

近年来,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中国政府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保持国防费的合理适度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三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5%,全国财政支出年均增长20.3%,而国防支出年均增长13%,国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从2008年的1.33%和6.68%下降到2011年的1.28%和5.53%。

李肇星:

中国政府按照国防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国防费实行严格的财政拨款制度,每一年的国防费预算都纳入国家预算草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中国国防费主要由人员的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这三部分组成,包括新型武器在内的所有武器装备的研究、实验、采购、维修、运输和储存费用也都包含在每年公布的国防费预算内。

李肇星: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你看,我们有13亿多人口,国土面积也大,海岸线长,但我们的国防投入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是比较低的。2011年,中国的国防开支占我们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1.28%,而美国,还有你们英国等国家都在2%以上。中国有限的军事力量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根本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李肇星: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来一句希伯来的古代谚语,那就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觉得我们应该让上帝多笑一笑了,我们要多思考思考,我正在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怎么好多西方记者年年就特别盯着中国的军费问题。其实,数字重要,我们这些数字也都是很透明的,还有一件事情也重要,或者说更重要、也透明,那就是我们的国防力量和外交,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和平。我们为了世界和平,和其他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起做了巨大的努力。

李肇星:

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人均收入看,我们在世界上还是比较低的。前几天我听我们的外长杨洁篪先生说,实际上到2011年6月为止,中国一共派出维和部队2044位,参加了全世界12个任务区的维和工作。中国的海军还曾经8次到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为商船护航,而且不仅是为中国的商船护航,一共为几千艘中国和外国的商船提供过保护。我谢谢这位英国记者朋友。谢谢。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