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视台记者]请问陈仲强委员,您认为如何让公立医院回归它的公益属性,一方面可以减轻医生和医院的财务盈利压力,让医生可以更加专心看病,另外一方面,患者也不用担心,看一个普通感冒要花一两百元。谢谢。
[陈仲强]首先,医生没有财务压力,我们从来没有给医生、也没有给科室下达收入指标任务,至少在我们医院从来没有这么做过,我想北京市卫生局也不允许院长在管理医院时这样做。第二,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对于整个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应该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宏观政策的制定、机制的制定,医院实现医疗卫生公益性的窗口,它是承担这项工作的。医院的公益性在这样的体制机制的运行下,保证这项工作的落实。公益性体现在若干方面,包括基本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特别是大型医院在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定上,在疑难重症的研究诊治创新方面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对口支援的工作,这些工作应该说都是大型医院公益性的具体体现,这些工作功能的体现,也都是在卫生部门的领导下,在具体执行政策、落实的任务,通过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所体现出的公益性。
[土耳其世界新闻社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医疗卫生条件方面的,中国各方面发展都挺好的,但是一提到医疗卫生条件的话,就会觉得有疑问,包括三甲公立医院里卫生间没有纸,墙面也比较脏,也没有洗手液,因为我去过,所以就发现了这些问题,请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赵平]谢谢你的问题,土耳其我也去过,到过你们的伊斯坦布尔,我想中国的医院在最近十年到二十年中,发展是非常快的。但是中国比土耳其大得多,就像土耳其一样,土耳其的北部也有一些比较贫困的地方。因此,我们不能每个医院都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我们正在努力和改善这种情况。我想,这种变化无论是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外国的朋友,都看得很清楚。谢谢你的问题。
[俄罗斯阿尔发电视台记者]据国内媒体报道,去年9月,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反映,住建部顶级部门研究中心近20多个专家,他们的医疗保险已经向卫生部、人事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反映过,但是十年了都未解决。我的问题是,怎样确保中国的医疗保险覆盖到每一个中国人,更不要说中央部委的顶级专家。谢谢
[赵平]有个概念的问题,在中国的公务人员都有医疗保障,不存在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公务人员希望到某个医院建立一种合同制的关系,这是需求和供给目前有些矛盾,我想,这个问题跟医疗保障没有直接的关系。谢谢。
[成都广播电视台记者]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地方媒体获得这样一个提问的机会。去年刚好我参与"走基层"的采访报道,去了成都最偏远的一个乡村,一个村级卫生站,在那里我感受到了,跟我印象中的赤脚医生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我切身感受到乡村最基层的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无论是他们的硬件设施,还是他们的医生,都是具有专业的中等职业资格的,同时他们的药品也确实实现了零差价,而当地的村民老百姓看普通的病确实非常方便,但是遇到大病必须得到城里看。另外,我觉得在城市当中,尤其是大中城市中,我们社区医疗卫生院的条件也非常好,但是留不住好医生,而且看病的人也很少,所以让我们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依然集中在一些大医院,请问,大医院优质、优良的医疗卫生资源怎么和基层分享?我想请李委员和北医三院的院长做答。
[李立明]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我想从两方面讲,第一个我想顺着你的问题,先讲乡村的医生。这次医改强调"保基本、强基层",很重要的就是要让所有老百姓能够得到最基本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所以,我们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放在基层,让老百姓直接感受到,而且用非常低廉的价格解决他们基本的医疗需求问题。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困难,我也想在这儿和媒体朋友一起呼吁,就是基层队伍的稳定问题。大家知道,赤脚医生、农村合作医疗、县乡村三级医疗网,曾经是中国在世界上很有名的,叫做卫生改革的三大举措,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一种模式。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问题,因为这些乡村医生来自于农村,是农民的身份,又学了一点医学的知识,所以当地老百姓非常信任,这些人口到现在医疗服务队伍里将近100万,而这部分人,按照目前我们的要求,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拿到国家的职业医师资格或者职业助理医师资格。
因此,我认为国家应该有相应的政策,对这些人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拿到国家依法行医的资格,这是我们要帮助乡村医生解决的问题。第二,他们是农民的身份,所以他们到60岁以后,退休以后没有医疗保障、养老保障,60岁以后他又要回归农民的身份,去种田、去养活自己,对他们来讲确实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去年我们专门到中国的西部农村,我去的是云南大理,是国家的一个贫困县,那些地方村医们给我提的要求是,呼吁政府能够关注这支队伍,培训变成规范化的培训,同时解决他们养老、就医和今后的一些保障问题,这样我们就真正能够保持一支在基层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医疗卫生队伍,真正成为健康的守门人。
"看病难",其实是看好医生难,到大医院看病难,挂号难的问题,所以这是两个问题,我觉得好医生靠我们的医学教育。在这里我也想呼吁我们的媒体朋友,医学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要有病人很好的配合。但是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使我们的实习医生很少能接触到真正的病人,我们现在用的是模拟人,叫做模拟医学中心。我们现在培养医学生都是从假人,尽管这个人做的跟真人很像,所有的血液,所有的标准,甚至听到的心律,不同病理的表现都能表现出来,但毕竟它是一个死的,是一个模拟的人,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这样的话,当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见到真正病人的时候,举个例子,比如做腰穿,在模拟中心的时候做的非常好,马上就能抽出骨髓,但是到真病人的时候,他就开始哆嗦,扎不进去,病人也很痛苦,学生也很着急。
举一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医学是一个实践的科学,好大夫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形成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支持这种医学教育。如果在医院住院的时候看到我们的实习医生,当然他是由有资格的医生带着去的,希望大家配合帮着我们来进行这样医学的实践,这是我们培养合格医生的基本需求,我们要想得到更多的好医生、合格的医生就需要这样一些配合,和我们学生更多临床实践的教育,这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至于看病难、挂号难,除了我们国家要支持这些公立医院以外,应该开放医疗市场,应该有更多好医院,适应不同的人群、阶层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家看病挂号不再难的问题。谢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