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从更多角度估价通货膨胀风险

宜从更多角度估价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危害很大,对其风险必须有充分的估价,并且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免造成严重后果。但另一方面,也不要过高估价通货膨胀的风险,这会影响我们对总体经济形势的判断。必须多角度分析,避免片面化认识,以更全面准确地把握物价形势,通过科学决策,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货膨胀压力,2010年以来成为大家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危害很大,对其风险必须有充分的估价,并且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免造成严重后果。但另一方面,也不要过高估价通货膨胀的风险,这会影响我们对总体经济形势的判断。

流动性过剩型通货膨胀的风险相对较小

我不赞成一些学者在通货膨胀问题上讲的过头话,片面夸大风险,势必强化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给宏观决策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通货膨胀压力,宜从更多角度进行分析和估价。

第一,要分析价格持续上涨的成因。我国现阶段的价格上涨并非由供给短缺引起,而是由货币投放过多及输入性因素引起,主要是货币投放过多。2010年底我国贷款余额为47.9万亿元,是2006年底22.5万亿元的两倍多。在货币投放过多的情况下,就算市场供过于求,也会引发价格异常上涨。近几年,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超量投放货币,导致流动性过剩,使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与供给短缺型的通货膨胀相比,流动性过剩型通货膨胀的风险相对较小,不用花大力气去组织供给,控制货币就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要看价格涨幅与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关系

第二,分析和判断通货膨胀压力,不仅要看价格涨幅及其变化趋势,而且要看价格涨幅与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关系,否则对通货膨胀风险的估价就会出现偏差。

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升3.3%,突破了3%的控制目标,引起公众普遍担忧。但实际上,如果把3.3%的价格涨幅放到当年10.3%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面看,这并不算高,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即便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超过5%,相对于9%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来说,也是高增长、中通胀的格局。如此分析,风险可能就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改革开放之后的32年里,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年平均上涨5.6%,现阶段的物价涨幅,在平均值范围内。

一些人之所以过高估价价格上涨风险,恐怕是因为把过去10年,即“十五”和“十一五”时期那种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看成了一种“定势”,并以此作为衡量中国经济运行态势的标准。

上述10年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10.5%,物价总水平平均上升1.8%,是非常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格局。但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往往是高增长、高通胀或者低增长、低通胀,而高增长、低通胀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理想状态”,它不但非常难以达成,即使达到了也难以持续。

可是,这种格局在中国保持了10年,因此有人就把这种理想状态看成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常态,然后把它作为标准来评判经济运行态势。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