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

治理"高尔夫地产"野蛮生长须"刮骨疗毒"(2)

博弈

无视禁令瞒天过海“野蛮生长”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建设高尔夫球场,但在这之后,众多未经正规审批的高尔夫球场仍纷纷冒出来。

这么多违规球场,是如何建设如何经营的呢?

瞒天过海:以生态园等名义报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为数众多的“违规球场”,大多以生态园、休闲园、绿化项目、体育公园等名义报批,从相关部门获得审批后即悄悄兴建高尔夫球场:

———2005年,长沙市青竹湖镇天井村村民老谢和村子里的160户居民面临拆迁。“当时上面告诉我们,土地要用来建驾校。”老谢说,他和同村人后来得到的补偿是每平方米200元人民币。同年,湖南长沙青竹湖高尔夫项目开始建设,地点就在老谢的老屋所在地。有村民说,高尔夫球场开建后,他们没有了赖以为生的土地,不少村民靠捡垃圾来生活;

———2007年,北京海淀区四季青镇门头新村一个名为“北京绿色体育休闲园”的新公园建成,但却不让附近居民游玩。居民们仔细看后发现,园内另有乾坤:会所招牌上清楚写着“香山国际高尔夫球会”,附近的绿地上都是球车球童还有挥杆的打球人。当时该球会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建高尔夫球场已经批不下来了,所以便以休闲园的名义申请拿地;

———近日,山东高速所属绿城雪野湖开发有限公司圈地千亩违规建高尔夫球场又被媒体曝光。

耗费惊人:每年耗掉6000万人用水

高尔夫地产所以广为诟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高尔夫球场耗费惊人。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指出,全国目前有600多个已建高尔夫球场,按一个18洞球场正常占地1200亩计算,共占用土地28万亩。实际上,很多高尔夫球场实际占地都在3000亩以上,个别球场甚至高达上万亩。有一种说法是高尔夫球场占地已达到200万亩。此外,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苏德荣说:“一个18洞球场,一年耗水高达40万立方米。全国600多个高尔夫球场,每年将耗用600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水。”

野蛮生长:住宅项目支撑盈利

2004年后,中央层面针对高尔夫球场先后出台了10道禁令。然而,高尔夫球场仍然违规前行。促使高尔夫“野蛮生长”的是利益。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高尔夫球场仅仅是开发商用来包装、提升住宅项目的工具。“大多数高尔夫球场的盈利,都要靠其背后的住宅项目,没有住宅项目的支撑,高尔夫球场几乎没有盈利的可能。”国土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之所以高尔夫球场项目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抱着趋利目的,认为以各种名义建设的高尔夫球场,可以加快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期望“转正”:不少开发商支持整治

从全国范围看,广东的情况要比其他地区好。一位熟知广东高尔夫球场建设情况的人士透露:“广东全部高尔夫球场中,不管是正规批准的还是以其他方式批准的‘违规’球场,有超过95%是在荒地上建的,不会影响到耕地。如果说有占用耕地等情况,那可能是在改革之初,各方面还没有那么规范时的行为。不仅如此,广东的很多球场还起到了很好的社会作用。比如南海桃园球场,它的前身是一个烧砖的砖厂,因为挖泥弄得坑坑洼洼又因为烧砖有污染,后来建了高尔夫球场,整个环境为之一变。还有深圳的凤凰山球场,所在地原来有一个垃圾填埋场,腥臊恶臭,现在也完全不一样了,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位业内人士说,其实,广东的很多高尔夫球场的开发商都希望国家对这个行业进行全面整治。因为通过整治,一些资质好但审批手续确有瑕疵的高尔夫球场,可以通过正规的程序“转正”,而那些资质较差的,则可以全面出局。这对整个高尔夫行业的发展也很有好处。“长期以来,高尔夫因为涉及‘贵族’形象,一直是老百姓仇富的一个重要发泄口,那些违规圈占耕地、以低价补偿赶走农民的高尔夫球场,实际上是‘害群之马’,更让老百姓愈发来气,对他们的整治,有百利而无一害。”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