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丝绸总厂国资流失:资产转移背后的暗线(2)

合川丝绸总厂国资流失:资产转移背后的暗线(2)

暗线:

房屋、土地,还是土地

拿到康润丝绸的股权并不难,如何化解3000万元并购成本,才是真功夫。

首先是拍卖公告中提及的2000万元职工安置费用。因马勇不接受采访,无法确认该笔费用的消解过程。

几位原合川丝绸总厂职工称,合川江润8年来少发了近200万元退休工资,此外,他们自己测算的结果显示,公司破产转制后,根据按照《重庆市国有企业实施破产若干规定》【重庆市政府重府发(1996)28号】规定,每人应该得到1.455万元安置费,但实际每人少领了8150元,1556名下岗职工累计就是1268万元。原该厂职工多次向合川区政府反映此事,要求给个说法,但至今没有结果。

安置费之外,职工们很快发现,原来合川丝绸总厂破产时未纳入破产资产的职工住宅及公益性设施(含幼儿园、医院、食堂、澡堂、俱乐部)其产权证居然过户到了私营康润丝绸户头上。

2005年,合川市企业改制领导办公室出具的一份《关于原合川丝绸总厂福利性设施产权归属问题的调查报告》(合川企改文【2005】2号)称,“当时市委(合川市后改为合川区)相关领导口头承诺,对未列入破产财产的福利性设施615万元资产,先移交政府,再转企业,作为对康润公司的补偿。”

但是,“以上情况只有原工业局局长周任在当时的工作笔记有记录,但不完整。”

另一份合川市委2007年的文件称,“重庆康润丝绸工业公司全部付清欠缴原合川丝绸总厂退休职工100余万元在医疗费等改制费用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后,将区政府管理的原合川丝绸总厂福利性工业设施移交给重庆康润丝绸工业公司。”

一位原合川丝绸总厂职工称,2007年时,重庆房价第一轮大幅上涨,区县房价上涨至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当地相关官员“一句话”送出的这些房产总面积为9468.2平方米,价值2.8亿元。

有意思的是,2009年11月6日,合川市经委出具的一份《关于康润公司直供(原文如此,应为“职工”)集体宿舍产权调查组调查情况说(原文掉了一个“明”)字》称,相关房屋产权归私营康润丝绸。这一分盖有合川区经委、发改委、国土房管局、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合川区人民法院公章的说明,又否认了此前的调查报告。

有关这些房产的争夺,还有一些细节,譬如原合川丝绸总厂一位职工眼见合川江润拿出房产证,要职工搬离时,一位老职工绝望地从自家阳台上纵身跃下,身亡。另一些细节则耐人寻味,江润公司要拆掉原有住宅盖新楼,原住户不搬,于是有挖掘机在楼附近深挖,很快相关鉴定单位就鉴定该楼为危房。

不过这一信息未能获得马勇证实。

差异:

耐人寻味的数据

有关马勇获得的原合川丝绸总厂的资产的第二条暗线,是当地政府为原合川丝绸总厂扩厂向周边农民征收的199.17亩土地。不过当时原合川丝绸总厂只用了65.75亩,剩下的133.42亩地,一直由村民耕种至今。

合川市思居乡巴湾3社村民陈军(化名)说,当地政府征用该块土地后,在长达20年中一直未作补偿,至2011年底才补偿了青苗费等费用。也就是说,这一地块的征地程序此前一直未完成,但2010年6月,合川江润居然在自己没有取得的这199亩土地上动工建房屋,与当地村民发生冲突,多人重伤。

合川区国土房屋管理局8月27日在给本报的《关于江润公司用地情况说明》称,未直接说明巴湾3社199亩土地究竟是否已经出售给合川江润,但该《说明》确认:“我局分别于2009年12月3日和2011年5月18日与重庆江润实业有限公司(原重庆康润丝绸工业有限公司)签订《收回土地使用权协议》,两次共收回扣除市政道路用地外剩余的176829平方米(约260.74亩,含划拨取得的巴湾村三社用地125亩)”。

原合川丝绸总厂厂区的占地面积为244亩,加上扩厂的65.75亩,共计309.75亩。如果计入巴湾3社全部被征用土地199.17亩,总计为443.17亩。目前还无法进一步确认为何合川区国土房屋管理局本次提供的数据与此有差异,如果“含划拨取得的巴湾村三社用地125亩”为真,则上述数据与实际土地面积有较大差距。

该局并确认,2004年该局曾为私营康润丝绸办理土地证约合271.38亩。

另一组数据差异是,合川区国土房屋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合川江润用3.698亿元购买了2块土地,且是最高价夺标。但目前仅能通过公开信息查询到,合川江润通过公开招拍挂方式,以1.6亿元购买了一块土地。

有关原合川丝绸总厂244亩土地的事宜,也耐人寻味。原合川丝绸总厂宣传部部长朱宪芳称,原重庆丝绸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薛建农曾对她说,名义上是该公司兼并原合川丝绸总厂,但他从来没看到过该厂的土地使用证。

“他们说是收购我们了,人都不来一个,连各种证照的变更,都是我安排人去变更了的。”在原合川丝绸总厂厂长位子上干了几十年的万伯新8月28日对本报记者说:“重庆市丝绸进出口公司是做贸易的,根本不懂生产,也没有介入管理。”万伯新安排员工变更的证照,包括该厂244亩国家划拨的工业用地。

土地使用证在合川市经委手里。

2003年,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在追缴重庆丝绸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的欠债时,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曾委托一家评估公司评估该公司的股权价值,该评估报告称:“个别房屋建筑物、土地的产权证是抵押在工商银行合川支行和合川市经委的,资产占有方未能提供这些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的原件。”

该评估报告中,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986万元。但“其中,土地使用权”一栏,通栏为空白。一些职工据此认定,当初重庆丝绸进出口公司实际上并没有拿到原合川丝绸总厂的这244亩土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离奇的资产分离现象?这些土地证究竟是谁交给私营康润公司的,目前仍无从查证。

原合川市经委主任熊邦文8月28日对此称:“不知道。”

曾任合川市经委主任、发改委主任的熊邦文在合川县当时推进的集中破产一批国有企业的行动中,担任合川化肥有限公司破产小组组长。

2012年2月3日,合川区检察院在给举报人的一份回复中称,熊邦文、向学勇在重庆市合川化肥有限公司破产清算过程中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其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但鉴于熊邦文、向学勇主观恶意不深,认罪态度较好,积极协助司法机关挽回了全部损失,有悔罪表现,决定对其不起诉。

合川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唐蓉川在回答举报人时称,调查熊邦文等人挽回了经济损失1400余万元。

合川区化肥有限公司破产后,其土地办理过程中,土地性质由工业用地变为综合用地,破产清算组居然承担了土地出让金,且土地证办到买家手里时,凭空多了5000平方米。

按最高检察院相关规定,玩忽职守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为重大案件;200万元以上的,为特大案件。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