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体制改革 广东再当先锋

行政体制改革 广东再当先锋

公务员制度改革破除官本位

随着大部制改革的推进,人事安置问题逐渐引起关注。由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精简,很多政府部门都出现了“人多岗少”的局面,近来媒体报道的大部制改革后有的政府部门出现10多个副局长的现象也引起人们的关注。还有很多年轻的公务员对未来的升迁路径感到困惑,部分地区的改革为了减小阻力也暂时回避了岗位精简的敏感问题。

为了破解行政体制改革带来的公务员编制难题,2010年2月,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深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将深圳市公务员队伍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三个类别。其中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将不再走传统意义上的官员晋升通道,而是另有一套职级评价体系。

据统计,深圳有2 .4万名来自公安、规划、国土、税务、城管等10个部门的执法人员,被归为“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而气象局气象预报、信息网络人员归类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两者之和约占深圳公务员总数的七成。这两类公务员是根据工作年限和工作业绩来进行考评,随着职级的上升,公务员同样能获得良好的薪资待遇,不用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争官职。

深圳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后,较好地解决了基层执法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压职压级的问题。在分析人士看来,此举正是推动公务员制度冲破官本位传统的尝试。今年3月,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肖志恒表示,深圳的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经验将在广东全省推广。

至于如何杜绝大部制改革后“副局扎堆”、“一正N副”现象,有人认为这是改革过渡期必然面临的现象,治本之策还是要打破“官本位”。彭澎建议,进一步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探索干部职级与职务分离的制度,促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行政审批改革继续简政放权

2008年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以来,广东积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据统计,2008年以来,广东省政府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70项,并向地级以上市下放107项行政审批事项。

但已经简化的行政审批事项仍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想激发经济活力,进一步简政放权被提上了今年的改革议事日程。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2012年初举行的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会议上指出,广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进入调整政府自身权力配置的“深水区”,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既得利益格局,没有革自己的命的决心和勇气,就突破不了与科学发展、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政府部门权力利益格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难以深入。

朱小丹强调,广东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突出三个字:“减”,包括取消审批、压缩审批:“放”,把该由下一级审批的权限下放,县一级、镇一级,面向基层:“转”,不该由政府管的,应该由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承担管理职能。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教授认为,现有的既得利益格局还没有被触动。“为什么政府抓权,为什么不肯放,很简单就是因为背后有利益。我深深感到政府部门放权的痛苦,目前官员在这方面还缺乏改革的动力。”他呼吁广东的改革要拿出更多的勇气来。

曾参与顺德大部制改革调研的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在谈到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建议,目前改革推进的力度还需要加强,比如顺德的经验在推广过程中遇到其他部分地区的抵制,“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否则会在不同地区之间出现衔接问题,比如有些企业在顺德不用办理的行政许可,在其他地方可能就行不通。”

声音

“改革开放是广东的魂,广东靠改革开放起步,也靠改革开放起飞。广东要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首先必须走在思想解放的前列,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

———2007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赴粤上任,在第一天与广东官员见面大会上就强调了改革对于广东的重要性。

广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进入调整政府自身权力配置的“深水区”,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既得利益格局,没有革自己的命的决心和勇气,就突破不了政府部门权力利益格局,改革就难以深入。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2012年初举行的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会议上指出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