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元竹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进一步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磅礴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认识把握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四个方面,阐释了我国“十五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战略部署,为广大网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提供了思路和启发。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五个以”“两个推动”“一个确保”的要求,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把握历史方位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
195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197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不仅要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要“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响亮发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此后,我们党又提出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
(二)明确主要发展目标
《建议》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二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四是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五是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六是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七是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并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我们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并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
2025年10月,《建议》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的目标。
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方面。《建议》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督察”。
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方面。《建议》指出,“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进展,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在美丽中国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在国家安全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三)未来五年的重大部署
第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包括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
第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一些发达国家“卡脖子”行为,我们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说明,我们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生产力质的跃升。
第三,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这一优势是任何国家和经济体都无可比拟的。我们要通过建设这个庞大的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国内经济。
第四,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十五五”时期,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也是提高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五,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作为推动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理念深入人心,所取得的成就硕果累累,所产生的影响深远广阔。在“十五五”时期,我们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第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另外,农业现代化还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第七,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差别很大。所以,下好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另外,我们还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第八,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九,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我们的目标。
第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通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环境的改善,提高绿色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实现产业绿色化。
第十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只有社会稳定,国家才能发展经济、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十二,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质战斗力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军事的较量,深层次的是军事科技创新能力的较量,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取得更多有价值的创新成果,打造新质战斗力的增长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