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中国仍能长期保持7%-9%增长

刘伟:中国仍能长期保持7%-9%增长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伟近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中国无论在经济体制上,还是在总量规模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还能不能继续保持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继续增长的动力在哪里,如何使经济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相适应,都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未来几年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的长期年均经济增长率,很可能不会重回“十一五”期间两位数的水平,也就是说,在经过改革开放后的逐步加速增长后,由于各种长期因素的影响,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可能会出现放缓的现象,但仍然能够保持7%- 9%的较快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是也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

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放缓 但仍有较快增长

刘伟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但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率有所差异。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到1992年,中国开始了经济起飞,经济增长由停滞进入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迅速提高到9%左右;而在推动市场化改革的1992-2002年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提高到10%左右,但迅速的经济转轨也使经济增长出现了较大的起伏;从2003年到现在,中国进入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阶段,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实施又为经济的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久,波动幅度最小的高速经济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0%以上。

从长期发展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实际上是在缓慢提高的。从改革开放初期的9%左右,提高到上世纪90年代的10%左右,再提高到新世纪以后的10%以上。这种长期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成为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经济大国。但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从人均水平上看,中国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甚至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各个地区各个方面的发展也不平衡,中国仍然需要有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平稳较快增长。但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中国无论在经济体制上,还是在总量规模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还能不能继续保持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继续增长的动力在哪里,如何使经济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相适应,都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主要面对的是能不能实现高速增长的任务,那么到了现在,我们还要解决如何增长的问题,也就是说,不但要保证经济增长的数量,还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不但要保持经济总量的持续递增,还要实现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这就对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增长目标的难度也在加大。

2011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9.2%,比2010年的10.4%回落了1.2%。分季度看,一季度到四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7%、9.5%、9.1%和8.9%。无论从年度还是季度的发展趋势上看,都呈现出逐步回落态势。那么,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这种放缓?这种放缓主要是由于短期因素的影响,还是长期因素的结果?如果主要是短期因素造成了经济放缓,那就应该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但如果是长期因素作用的结果,就应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对稳定,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为自主的、由市场推动的经济增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在新的基础上改善经济增长的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衡,实现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

刘伟认为,从总体上看,2010年以后,我国在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择机退出”后,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是积极的。物价总水平大幅度上涨的趋势得到了控制,就业平稳增加,经济增长率也达到了预期的水平,但有所回落,重回一位数水平。这说明中央在针对短期因素的冲击采取积极的措施后,宏观调控取向一旦从“政策刺激”转向鼓励“自主增长”,经济增长率就可能出现回落。如果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那么未来几年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的长期年均经济增长率,很可能就不会重回“十一五”期间两位数的水平,也就是说,在经过改革开放后的逐步加速增长后,由于各种长期因素的影响,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可能会出现放缓的现象,但仍然能够保持7%-9%的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