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经济“半年报”。本文聚焦上半年消费市场的发展态势,从其多元特征、政策与市场的协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备的工业体系及创新潜力等维度,深入剖析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核心作用,充分阐释其稳健增长不仅是中国经济韧性的生动注脚,更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注入了确定性力量,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更多“中国动能”。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犹如一艘稳健的巨轮,破浪前行。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经济“半年报”。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这份亮眼的数据,来之不易,彰显了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全球格局中的强大韧性和蓬勃活力。
其中,消费市场在上半年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2%,再次印证了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凸显出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强劲。
消费市场的“量质齐升”,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的生动注脚。从数据看,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协同发力,2025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商品零售额增长5.1%,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折射出消费结构从“物质满足”向“品质追求”的升级跃迁。
假日经济成为激活消费的重要支点,春节、“五一”、端午等假期出行人数屡创新高,带动文体休闲、交通出行等服务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形成“假期消费热——市场信心涨——经济活力增”的良性循环。升级类消费展现强劲动能,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3%、22.2%,折射出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升级。绿色消费蔚然成风,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汽车新车总销量44.3%,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7.86%,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持续攀升既彰显内需大潜力,又折射出消费新趋势,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上半年外国人入出境数量同比上升30.2%,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同比上升53.9%,免签“朋友圈”扩大也拉动了消费市场。新业态新模式火热,“苏超”、演出、文化展览等有力激活文旅、餐饮市场;二次元、国潮等方兴未艾,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流量密码”……不仅丰富了消费场景和消费内容,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还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创新发展。
2025年6月29日,市民、球迷在南通市内一处商场观看比赛直播。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消费市场的持续向好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与市场内生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年以来,从《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到《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再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出台,从短期刺激到长期培育、从供给端优化到需求端引导,构建起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了“顶层设计——专项行动——具体落实”的完整政策链条。这些政策聚焦当下,通过直接有效的措施快速拉动消费,如发放消费券、补贴以旧换新等,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又着眼长远,致力于完善消费基础设施、优化消费环境,为消费持续增长夯实基础。截至8月1日,今年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完毕,并将在10月份按计划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届时将完成全年3000亿元的下达计划。同时督促地方分领域分时段细化资金使用计划,优化补贴发放方式,确保政策实施更加平稳有序、资金均衡用到年底。这种精细化施策的思路,让政策效果从纸上落到地上、从宏观惠及微观,既激发了企业创新的新活力,又增强了消费者的获得感,为消费市场的持续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我们要继续强化政策与市场的协同作用。一方面,要持续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等领域的投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信心。另一方面,市场主体要积极响应政策,加大创新投入,提供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消费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其中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孕育着无限可能。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育幼等“幸福产业”需求旺盛,居民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追求日益迫切,为消费市场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城乡消费市场将更加融合发展,进一步释放出强劲的增长动能。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深入挖掘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对于中等收入群体,他们是中高端商品和服务的主要消费主体,对质量更优、性能更佳和内容更丰富的消费需求增长更快,要为其提供更多高品质、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推动扩容提质,满足他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对于广大农村市场,要结合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开发适合农村消费者的产品,如实用型家电、农用设备等,同时加强农村电商平台建设,拓宽销售渠道,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我国完备的工业体系为消费市场的平稳运行筑牢防线。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小到日常使用的家电、服饰,大到高端装备、智能设备,从基础原材料到精密零部件,丰富的工业门类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同时,这种全链条覆盖的能力也极大提升了我国经济的抗风险水平——即便面临部分外部供应链波动,国内完善的产业网络也能迅速补位,保障生产生活物资的稳定供应,为消费市场的平稳运行筑牢防线。同时,产业的集群效应不仅使产业链更具韧性,能够有效应对外部冲击,还对全球资源要素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吸引了更多的优质资源汇聚中国,为消费市场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支撑。
2025年5月19日,镇江市文化馆文艺演员在上海火车站站台迎接银发游客。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创新是消费市场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数字技术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正催生虚拟导游、沉浸式文旅等新业态;“夜间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场景不断拓展,让消费时空边界持续延伸;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趋势加速演进,为挖掘消费市场潜力、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指明方向,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未来,我们要大力推动创新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应用,打造智慧购物、智慧餐饮、智慧旅游等新模式,提升消费体验。围绕夜间游、避暑游、亲子游等消费热点,联动金融机构、电商平台、媒体平台等,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打造滨海休闲、森林体验、音乐节、文体赛事等多姿多彩的新场景,创新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推动有条件的文博场馆、旅游景区延长开放时间,丰富国风国潮、艺术时尚、演出展览、美食消夏等特色活动。对于“银发经济”,要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运用智能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发展“行业+”养老新业态,推动养老服务与物业、家政、医疗、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拓宽“平台+”养老新渠道,借力平台经济优势,更好为老年群体提供便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鼓励绿色消费,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
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中国消费市场的稳定增长既是自身经济韧性的体现,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确定性力量。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市场潜力不断激发,消费引擎将持续强劲运转,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为全球经济贡献更多“中国动能”。
相关数据综合:新华网、国家统计局官网
作者 | 骆婷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