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的社会保障将助推经济社会转型

可靠的社会保障将助推经济社会转型

近日,人社部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59亿,城乡老年居民领取养老金为1.25亿,同时已把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纳入议程,并探寻把物价水平、各级财政承担能力等作为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的可行性。

当前,国务院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基本覆盖城乡所有老年人口;但由于通胀因素,其有效保障水平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可见,一旦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与物价水平等因素挂钩,将不仅增加基础养老金体系的经济因素的适应能力,稳定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而且可缓解居民预防性和被动性储蓄压力,聚敛内需型经济增长动力,助推经济社会稳步转型。

坦白说,加大社会保障等民生投入,已具有了可资发力的施展平台,也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人们追求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将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奋斗目标。这反映今后关注民生的财政预算投入会更受重视。如当前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制度体系的构建,已使国内养老保险呈现出多层次、广覆盖的特征,这为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提供了基础框架和平台。

当然,要有效实现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奋斗目标,无疑亟须致力于构建公私边界清晰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政府公共服务性基础养老金与个人缴费性养老体系的分离,使国内养老体系既彰显普惠和公平性,又兼具激励相容之效率性,避免普惠制与个人缴费确认制混杂等而出现的逆向选择效应。

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应该主要满足居民最基本生存需求,以体现公平性,而个人缴费类养老保险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则体现激励相容的效率性。这样的好处是使两个体系既相互独立、互补替代又能相互补充,进而很好地把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毕竟,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保历史欠库等,一旦基础养老金水平随物价水平而变动,会增加各地养老金支付压力。

与此同时,今后需加快推进财政预算支出的社会保障化,使财政政策由“增长刺激型”转向“公平激励型”。当前,人口老龄化已使上海等地出现社保支出性贫困。而一些地方财政的负债状况也令人关注。

因此,接下来需尽快调整财政支出方向,减少建设型财政规模,把更多财政资源投入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领域,并在支出方向上实行补需方和人头而非补供方和砖头。如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社保领域,为居民提供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水平,不仅可避免保障民生的投入变成民生型建设项目,出现有民生投入而缺乏民生服务保障的情况,而且,可使财政支出转向补需方和人头,引导社会资本布局服务民生的投资项目,从而助推经济的内生增长速度。

总之,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水平,旨在通过间接服务手段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其不仅缓解居民老无所依问题和适龄劳动力的后顾之忧,令居民通过安心工作和学习追求美好生活的气氛,而且将护卫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转型。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