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0041:郭坚: 退而不休,夕阳更红

西城0041:郭坚: 退而不休,夕阳更红


  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早晨,国际广播电台一行人来到郭坚老师家,这是德外教场口街的一个幽雅静谧的小区。郭老师撑着雨伞在院门口迎接我们。



  刚进门,郭老师和他的老伴就不顾我们的推辞忙着端茶水、切西瓜。借此机会,我们观察了一下客厅,最显眼的就是靠南墙摆设的一个大书架,其架上摆有《史记》、《莎士比亚全集》、《人间喜剧》、《悲惨世界》、《复活》、《简爱》,还有《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等,看来郭坚老师的阅读范围十分广泛。书架旁边的茶几上放着一叠宣纸,上面用工整的楷体字书写了一些常见的语句,墙上挂着几个小葫芦和灯笼,书架上还有一些奖章和手工制品。整个房间让人感觉很亲切、温馨。



  郭坚老师系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从教37年,退休后仍孜孜不倦地进行教学工作,不断为增进中国和印尼两国之间友谊努力工作。他现任西城鞠德胜街道侨联委员、致公党西城区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老龄委委员。说到他的归侨身份,他为我们讲述了早些年间的故事。原来郭坚老师祖籍福建厦门,出生于爪哇三宝垄。因为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期间,三次到访印度尼西亚,其舰队曾两次停靠这里,故名三保垄。现在,印尼人民为了怀念郑和,在原址搭建庙宇以示纪念。



  最让人感兴趣的是,郭坚老师有两位父亲,一位生父,一位养父。他们两个是好友,生父膝下男孩少,养父女儿多却无子适时,养父的三女儿,即郭坚老师的三姐(不是胞姐),吵闹着要一个弟弟,当地有个习俗说,抱养刚出生的男孩会带来好运,于是就定下了“指腹为子”的约定。



  听来不由让人感叹,原来在我们身边,也有像文学作品一般的故事啊!



  说到归国的原因,郭坚老师一脸自豪。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时任印尼三宝垄新友社(华侨社团)主席的养父(郭金荣),在当地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因而遭到当时反动政府的抓捕,幸而被当时中国驻印尼领事何英首长(原外交部长)及时保护,才躲过一劫。



  当时,何领事为养父提写“侨之楷模,学习的榜样”,这是对他事迹的肯定。



  1951年,为了报效国家,为了祖国建设,其养父毅然决然带着何英大使的亲笔信举家回国,被分配到解放军总后勤部工作,任汽车运输部总工程师(现万寿路26号大院)。这在当时的归国华侨中算是相当少见的高级待遇了。归国后,郭坚老师跟随养父一直在部队生活长大,初中毕业遇到三年自然灾害,当时体校要求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全能的体育老师,在校三年中任班干部,体育成绩不错,毕业后便开始在小学从教,任体育教师。由于郭坚老师动作协调、美观,示范起来颇受学校老师、学生们的青睐,加之教学有章有法,成绩突出,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发掘了不少好苗子,为国家体校输送多名高素质的运动员,其中有打破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杨霞和摔跤最轻量级的全国冠军蒙海波,郭坚老师不愧是个能识千里马的伯乐。



  郭老师退休后,没有颐养天年,而是退而不休,为社区、为基层尽自己所能发挥着余热。此外,致公党北京市委和西城区工委的一些文体活动、比赛,也都经常交付给郭坚老师组织。每次他都不负众望,取得较好的成绩。



  郭老师在退休后的教学工作,除了和体育有关的项目外,增加了书法和舞蹈。说起郭坚老师的书法学习要追溯到“文革”时期。当时,街头巷尾的标语和大字报,使他对美术字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练习写,边走路边看,有时边骑车也看着。退休后参加书协活动,自学书法,进步很快。做为西城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常受业内人士及领导的称赞,其作品常刊登在书籍、报刊中。他尤其擅长隶书,曾多次获得各种奖项。郭坚老师还摸索出了自己独有的一套书法学习方法,并积极传授给更多的书法爱好者。用他的话说,“让年轻人少走些弯路”。



  他虽已年近古稀,但比在职时还要忙碌,有时甚至要“赶场”,一周两次的“北京华英培训学校”、“什刹海市民学校”的书法班,以及燕京大学的外国语留学生晨操,腰鼓书法、剪纸班教学,使他的退休生活格外充实。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的成果,郭老师展示了一些学生的楷书作业。整洁的字迹、浑厚的功底,不得不佩服初学者的成绩与郭老师为此付出的心血。



  看似简单的工作,前期准备一点不能马虎。郭老师给我们看了备课的资料,提包里装满了宣纸、示范字、手工材料、窗花贴纸和一些半成品。其中一组唐僧师徒四人的贴纸头像,可谓活灵活现。



  提起舞蹈,就更有意思了。原来郭老师在学校时就是舞蹈队成员,退休后参加老年活动,学习舞蹈。由于身体协调性好,悟性高,备受他人赞扬。他和三位印尼归侨自发成立舞蹈队,起名“千岛之翼”。这个组合平均年龄65岁,郭坚老师年龄最大,69岁。他们经常深入社区基层单位演出,为社会团结和谐尽自己所能,至今已演出百场,几乎走遍了各城区。精彩的演出,深受大家的喜爱。



  为了弘扬中国和印尼人民的友谊,郭老师他们将印尼的民歌排演成舞蹈,通过舞蹈的形式向观众展示印尼人民的文化。他们把印尼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印尼的风俗与文化还在他心中,希望将自己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面貌呈现给所有朋友。



  说着郭老师又拿出DV机,向我们展示了舞蹈“欢乐的蟋蟀”,录像中的四位老人,踏着轻快的步伐,翩翩起舞。



  在北京,每年印尼大使馆举行的印尼独立周年的庆祝纪念活动中和新任大使欢迎活动中,都有郭坚老师等归侨表演的爪哇舞蹈。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同样,一个和谐的民族,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兼有对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爱,更称得上是文化上的富有与和睦。



  郭老师的舞蹈队也经常代表市区致公党、统战部、侨联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曾获得西城区文化馆和谐杯优秀奖、西城区老龄委致公大赛优秀奖、组织奖等。另外还有个特殊的奖杯――北京健康之星。提起这个奖项,郭老师不无自豪地说,要展示才艺、演讲健康理念,进行健康知识问答,还要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每项指标都合格才能入选,北京市一共才颁发了475个。他讲,“有了好身体,才能为党多做工作,以平和的心态,永葆青春。”



  2008年郭老师再次踏上印尼的土地,来到印尼教授中国文化。除教汉语外,还有书法、腰鼓、舞蹈、武术、广播操等,传统的中国文化深受印尼人民喜爱。



  郭老师在被选为侨联委员的几年时间中,积极参政议政,他提出过三条议案:一是,坚决取缔黑摩的;二是,提倡绿色墓葬;三是,新街口地铁站应装滚梯。从他的建言献策中, 我们充分感受到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采访结束了,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透过郭老师亲切和蔼的笑容,我们看到一位老归侨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奋斗不息、工作不止的精神。
  





责任编辑:张荃荃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