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0018:京城老夫妻的风筝情缘

西城0018:京城老夫妻的风筝情缘

 


  2005年12月的一天,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空,一只气势非凡的鹞鹰风筝自由自在地飞扬着,吸引了众多行人驻足观看,一时之间,场面蔚为壮观。这并非一只普通的鹞鹰风筝,而是一只鹞鹰福娃风筝,在风筝身上,绘制着5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福娃。精心制作这只风筝的人,是一对年过花甲的京城老夫妻――家住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官园社区的周永宁、李雯夫妇。


  早在2002年,周永宁、李雯夫妇就与风筝结下了不解之缘。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1954年,周永宁参加工作伊始,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技术革新方面屡次获得突破,也屡获嘉奖。1956至1986年这30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厂先进个人、仪表局先进个人、四机部先进个人。并于1977年、1979年、1981年、1984年先后四次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享受劳模荣誉津贴。他曾经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受到过毛主席的检阅,也曾于1981年4月29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接见并参加座谈。


  这些光荣和成就,在他们退休后,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


  2002年,退休多年、赋闲在家的周永宁、李雯夫妇一直琢磨着,找一项健康积极、有意义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就在这时候,一位民俗家朋友送来了“及时雨”,将自己收藏的风筝带了过来,供周叔叔把玩,这一“玩”,周叔叔的风筝“瘾”被激发出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周永宁决定自己做风筝,并且说干就干。


  一开始,对于如何制作风筝,周永宁和李雯一窍不通,是典型的“门外汉”。但他们并不气馁,立志从头学起。没有基础,不会做风筝骨架,周永宁就订阅相关杂志、买来书籍和光盘,一步一步地按照说明去做。不懂画风筝图案,李雯就找风筝老艺人要来做好的样板,垫在自家的透明桌子上,一笔一笔地照着描。一遍不满意就来第二遍,到后来连他们自己都数不清重复了多少遍。直到现在,他们家的阳台上还堆着许多当时作废了的风筝骨架。


  最初,他们甘愿做普普通通的风筝制作爱好者,用心钻研着这门传统技艺。如今,他们已是声名远播的民间艺术家,曾被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海外版、《北京西城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他们的家被西城区区委评为“家庭艺术馆”,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准许外宾参观。这一切,按周永宁话说,是“福娃风筝给我们带来了福气”。


  2005年12月12日,无论是对两位老人来说,还是对官园社区而言,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他们制作完成了第一只鹞鹰福娃风筝。这只福娃风筝的诞生之路,有些曲折。作为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他们一直想为2008奥运会做点什么,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问世之后,他们灵机一动,决定制作一只福娃风筝,为奥运增光添彩。


   然而,当天印有福娃的各大报纸被市民抢购一空。两位老人跑了好几家报刊亭,都没有买到报纸。官园社区党委书记程卫红、副书记赵兵得知老人的心愿后,十分重视,发动党委、居委会、服务站工作人员一起寻找,最终还是在党委书记程卫红的家中找到了印有福娃图案的一份报纸,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所以说,这第一只鹞鹰福娃风筝,凝聚着两位老人的心血汗水,饱含着官园社区党委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深情厚意,来之不易。


  当神灵活现的鹞鹰福娃风筝尽情遨游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时,两位老人对北京奥运的期盼也一并放飞。


  2006年2月28日,《北京西城报》刊登了关于两位老人为迎接奥运制作福娃风筝的报道,2006年3月28日《北京西城报》报头刊登了题为《幸福老人放飞福娃》的图片。2006年第2期《风筝》杂志、2006年4月26日的《北京晚报》也分别对他们进行了报道……


  两位老人出了名,成为大家心目中可亲可敬的公众人物。


  在街道、社区领导的重视下,在各家媒体的报道支持下,两位老人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再接再厉,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陆续制作出与奥运五环颜色相同的五只鹞鹰福娃风筝。当蓝、黑、红、黄、绿象征奥运五环的鹞鹰风筝在天安门广场展翅高飞时,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客赞扬不断,纷纷争着与老人的福娃风筝合影留念。甚至还有许多外国友人表示愿意花钱购买,但他们坚决不卖。两位老人为做到了宣传奥运而感到无比自豪。


  2006年底,当每只一米八长的五只鹞鹰风筝和两只福娃风筝挂满老人家小小的客厅时,一个小巧的、金光闪闪的“家庭艺术馆”牌匾也挂在了老人卧室的门楣上。


  2006年年底,北京市风筝协会召开全年风协工作总结大会,风协负责人徐荣珍同志提出了新年新要求,强调为了迎接奥运,风协会员的作品要与奥运结合起来。


  周永宁的心不平静了。他和李雯商量说,为了宣传奥运多做贡献,虽然咱们已经做了7个奥运风筝,为了响应风协领导的号召,咱们的奥运风筝还得上一个新台阶。李雯拍双手赞成。


  他们冥思苦想了几天,决定做一个可以活动的奥运风筝,并想出了一个高明的“三结合”方案。第一,以福娃欢欢为题材;第二,以老北京传统风筝沙燕的骨架为主体;第三,利用偏心轮原理,机械转动来带动福娃欢欢的两只手臂做上下90度的摆动,形成一个动态风筝,既宣传了奥运,又将传统与时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这只手臂可以活动的福娃风筝,花费了两位老人不少心力。经过多次的试飞、失败、再改进、再试飞,历时半年的时间,才制作成功。那一天,欢欢飞翔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舞动着两只手臂,好像在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全世界的朋友们来到北京,一同参与到北京奥运会中来。


  2007年底,二老在成功制作福娃欢欢的基础上,又一鼓作气,精心制作了第二只会动的风筝――福娃晶晶。


  周永宁感慨地说:“因为制作福娃风筝,我们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关注。亲朋好友们,多年失去联系的同事们,通过看电视看报纸,又都联系上了,纷纷向我们祝贺。奥运风筝使我们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了,我们虽然退休了,生活并不孤单,街道以及社区党委党组织时刻关心照顾我们。是制作奥运风筝,使我们沐浴在党的温暖阳光下,感受着朋友们的关怀。”


  2008年初春,为迎接奥运,北京电视台“春晚”剧组举办“分享奥运”活动,在网上征集北京市有关奥运内容的民间绝活项目,优胜者可有机会参加春晚。报名时间从2007年11月底开始到12月22日截止,前30名可以入选,名次按网上投票多少决定。


  两位老人家中没有电脑,也不大懂得上网,在报名截止的当天中午,才被官园社区党委告知他们有资格报名参加活动。时间紧迫,社区党委书记程卫红、党委副书记赵兵立刻组织社区工作人员打字拍照、整理上传资料,进行网上报名。社区领导和工作人员顾不得吃午饭和休息,终于抢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刻给两位老人报上了名。紧接着,社区党委领导又发动亲朋好友、社区居民上网投票,最终两位老人得票10348票,并以福娃风筝成功入围。他们走进北京电视台多功能、超一流的演播大厅,观看了精彩纷呈的春晚节目,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2007年,官园社区党委举办的“九九重阳结亲缘”活动,受到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的重视,在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与中共北京市委支部生活杂志社联合开展的“党旗飘飘”主题日方案征集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并被拍摄制作成“党旗飘飘优秀党日活动展播片”。两位老人在此次活动中和时任党委副书记的赵兵同志结下亲缘,接受党委的照顾。而早在此之前,官园社区党委也一直关怀着这两位民间艺术家。每年召开的重阳敬老联欢会,都会邀请二老参加。与老人结对子的赵兵老师、社区领导以及工作人员时常上门慰问,赵老师知道老人喜欢看报纸,就定期送去报纸。每当老人生活上遇到困难或者身体不适时,社区主任都会及时前去探望,为老人排忧解难。每逢重大节日,社区领导都会陪同共建单位前去慰问。不管社区哪位工作人员,只要看到老人外出购物回来,都会搭把手,将老人护送到楼内。2010年初,社区领导还组织了官园小学的学生到老人家中送去礼品和水果,并且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给老人带去了欢乐。


  在街道及社区的关心爱护下,两位老人得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经营着他们的“风筝事业”。他们不满足于既有的成绩,仍在坚持学习制作风筝的先进技艺。他们谦逊地说:“做风筝的能人多了去了,我们还差点,还得学。”他们无法舍弃对风筝的热爱,他们愿意将毕生精力献给这门传统技艺,并将其发扬光大,一直传承下去。


报送人:官园社区服务站 赵丽丽
责编:刘洁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