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刚:国际贸易平衡理论哪错了?

王国刚:国际贸易平衡理论哪错了?

国际贸易平衡理论是判定“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理论根据。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是,如果国际贸易平衡理论成立,介入国际贸易中的各国和地区均应实现本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平衡,则全球经济处于平衡状态;反之,则打破了国际贸易平衡,全球经济处于失衡状态。根据国际贸易平衡理论的要求,这种全球经济失衡状态是不合“规律”的,应予以纠正,因此,有着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要求。

笔者认为,西方国际贸易平衡理论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错误的,它并没有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的两百多年历史所证实。主要根据如下:

从理论角度看,国际贸易平衡理论有着一系列假设条件,但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决定了国际贸易平衡理论是虚构的,是不符合国际贸易发展实际状况的。具体来讲:

第一,无理地舍去了国际货币。国际贸易平衡理论虽以模型方式论证了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国际贸易平衡趋势,但它舍去了这一交易中所需的国际货币因素,因此,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状况。如果加入国际货币因素,则国际贸易不平衡就必然发生。我们假定,第一年的国际贸易额为100,第二年的国际贸易额将比第一年增长10%,在国际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各国和地区之间的交易,要实现第二年的国际贸易额,就必须增加10%的国际货币,那么,这10%的国际货币由谁提供和如何提供?假定国际货币为A国的货币,那么,A国该如何将国际贸易增长10%所对应的国际货币投放到国际贸易之中呢?仅就国际贸易领域讨论问题,A国只有一个路径,即通过从国际市场中买入货物和服务,由此,它只能处于对外贸易的逆差状态。既然A国处于贸易逆差状态,那么,对应的必然有一批国家或地区处于对外贸易顺差状态,由此,国际贸易在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平衡是不可能的。

第二,违背市场机制的本质要求。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其他理论一脉相承,国际贸易平衡理论也选择了供求关系的恒等式来表示,但这种供求关系恒等式在本质上是不符合市场机制的基本要求的。在供求关系恒等条件下,竞争不可能有效展开,优胜劣汰不可能发生,创新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生产过剩经济。只有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才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形:在不严重影响供求关系的条件下,通过优胜劣汰,迫使厂商不断创新发展,提高效率。这种供过于求的格局是买方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它存在于一国(和地区)内,也同样适用于国际贸易领域。所谓供求关系恒等式,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停滞的恒等式,这不是人类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模式(或理想模式)。因此,国际贸易平衡理论建立在这种恒等式基础上,其本身就是不符合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

第三,不该舍去各国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有一些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比较匮乏,因此选择“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对这些国家或地区来说,如果实行对外贸易平衡,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将遇到严重的困难。假定某国在第一年的进出口数额为5000亿美元,且无任何外汇储备、引进外资和海外借贷,由此,第二年在国际贸易条件最理想的情形下(如该国从国际市场中采购的资源价格不变、结构不变、性能不变且运输条件不变,等等),这一国家的增长率将为零。这意味着,一旦国际市场的贸易条件有所恶化,该国经济就将出现负增长走势。这些国家或地区要维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外贸易顺差。既然它们需要通过对外贸易顺差来维护经济发展,对应的就一定有一些国家处于外贸逆差走势之中,结果是国际贸易不可能平衡。

第四,不应将各国和地区的发展差异舍去。国际贸易平衡理论中舍去了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别,实际上是一个维护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地位的理论。二战以后,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证明,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始起步时,为了缓解国内的短缺经济状况、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多选择了引进海外先进设备、技术、管理和经验的进口路径,在这一时期,它们的对外贸易大多呈现逆差走势。为了满足进口设备、技术等的需要,除了努力多出口外,它们选择了引进外资、海外借款和动用贵金属储备等政策。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进口替代的程度提高、国内供求短缺状况的改善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它们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数额逐步增加,出口导向战略取得成效,由此,外贸逆差转变为外贸顺差。

第五,不应将各国和地区对外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舍去。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等发达国家就大量向海外投资,将本国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一方面扩展海外商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利用海外低价资源生产产品,销往本国,由此加重了全球经济失衡。二战以后的60多年间,这种情形更加严重。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生产,成为绕开贸易保护壁垒的一个重要举措。国际贸易平衡理论将这一举措舍去,使其远离于国际贸易实践,成为一个无用的空洞说辞。

从实践层面看,19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领域中就没有哪一年发生过各国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均为平衡的现象,不仅如此,随着国际贸易额的增长和国际贸易量的扩大,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差额有着扩大的走势。具体来看:

第一,全球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差额有着扩大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乃至希冀全球经济平衡是不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走势的。第二,资源禀赋匮乏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加大贸易顺差的取向。第三,发达国家生产能力外移引致外贸逆差。发达国家利用对外投资机制将生产能力外移,在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扩展了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增强了以发展中国家地理版图为边界的出口能力,使得发达国家从贸易顺差国转变为贸易逆差国。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平衡理论由于抽象了最基本的因素,因此,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与现实中国际贸易始终在非平衡中发展的趋势相比,它有着一系列严重错误,不能有效解释国际市场中的众多变化和发展趋势,因此,不应作为理解和把握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依据,更不应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主要根据。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