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均衡趋势日益扩大,实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学界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均衡的重要标志。在此基础上,从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角度提出了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平均利润率; 政策建议

当今全球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领域。虚拟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虚拟经济规模远超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趋势日益增强。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成为了金融危机频繁暴发的导火索。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2012年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更是将金融业定位回归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如何能够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学界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从背离到均衡的根本原因

国内关于虚拟经济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成思危关于虚拟经济的定义: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以金融平台为依托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在拓展成思危虚拟经济定义的基础上,本文将虚拟经济定义为:虚拟经济是指不仅包括以金融平台为依托的交易活动,如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也包括在非金融平台上进行交易的,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虚拟资本交换活动,如投机性房地产、大豆等。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从背离到均衡,其根本原因可以用马克思平均利润率规律来进行分析。马克思指出,资本有机构成的比例、资本周转速度都会使等量资本获得不同的利润,这就必然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即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这种转移包括资本增量投向高利部门与资本存量由低利部门抽出投向高利部门。利润比较高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增量与存量的投入使生产大大增加,直至出现供过于求,该部门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从而引起利润率下降,而利润率比较低的部门,由于资本增量少,资本存量大幅转移,生产大量减少,直至出现供不应求,引起价格上涨,利润率提高。这种状况一直会持续到上述部门能够按照平均利润率,实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虚拟经济由于其无可比拟的高额回报,导致资源大规模地从实体经济抽出流入股市、债市、房市来牟取暴利。一方面虚拟经济由于高额利润导致资源严重供过于求,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因无利可图,且成本由于虚拟经济的拉动而飞涨,导致资源抽逃而供不应求。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工业的平均利润率仅在6%左右,而证券行业、银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则都在30%左右,导致了许多实体企业纷纷转向股票等领域进行资本运作,甚至有些民间资本,不惜冒险从事市场炒作。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扩大了货币乘数效应,加速了货币流通速度,造成虚拟经济中资本流动性过剩而实体经济中资本流动性不足,最终导致经济规律强行体现作用,新一轮的平衡将会以巨大破坏得到恢复。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调整过程正是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体现。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都从虚拟经济向真实经济回归,美国推出了“再工业化”、出台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公布了《国家出口振兴计划》、“先进制造伙伴关系”(AMP)计划。一系列振兴实体经济政策的出台正是平均利润率规律发挥作用很好的例证。

二、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

第一,两者的本质区别。虚拟经济的资本只在市场上交换,且是以增值为目的的交换。实体经济的资本必须有一个退出市场,进入物质、精神劳动生产的创造,然后再回到市场交换的过程。也可以说其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运作方式的不同。

第二,两者的密切联系。一方面,虚拟经济依赖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虚拟经济是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融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虚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实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资产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社会资本利用效率。另外,虚拟经济发展还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衡发展的标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虽然联系紧密,但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形态,它们各自的运行方式、经营特点、服务对象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两者之间就有极大的可能会产生矛盾。其具体表现是,要么实体经济脱离虚拟经济而独自发展,要么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而“突飞猛进”。因此,要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能够均衡发展,最重要的标志是平均利润率。前文提到,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从背离到平衡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平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使它们能够均衡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合理调整它们之间的利润,防止虚拟经济利润过高,而实体经济无利可图。

根据平均利润率规律:当实体经济无利可图时,原来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会转移资金使用方向,而从事虚拟经济的活动。当实体经济出现暴利时,原来从事虚拟经济的企业也会转移资金使用方向,而从事实体经济的活动。各个部门间的竞争是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然而,在现实经济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阻碍平均利润率规律起作用的因素,比如各个部门不同程度的垄断、供求关系、技术进步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因此,通过制度安排、政策手段来平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利润率,使它们的利润率大致相等是处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均衡发展问题的核心。

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不平衡时,需要运用相关政策来调节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部门的收入分配格局,使行业间的平均利润率大体相当,从而实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均衡发展。平均利润率形成的基础是打破垄断,鼓励创新,促进行业间公平竞争。本文提出如下具体政策建议。

第一,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手段,解决存贷款利差过大等问题。

我国银行业高额的净利润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实体经济的盘剥,其主要构成为息差收入,根据我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113万亿元,实现税后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3%;存贷款比例72.7%,同比上升0.94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GDP占世界比重只有9.5%,但我国银行业利润却占到了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20%以上。

我国银行利润主要源于以信贷为主的生息资产规模的增长,银行净利息收入占了营业收入的80%左右。我国居民可以运用的金融工具少,储蓄方式单一,银行系统将储蓄存款向贷款及投资转化的功能欠佳。银行较高的净利息收入既来自政策性的垄断利润,也来自理财等虚拟经济活动。

相关调研数据表明:经营状况较好且有足额抵押担保物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一般为银行基准利率平均上浮30%,融资成本为7.8%;而大多小微企业由于缺少有效抵押物,需要借助专业担保公司贷款,其成本约为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0%,外加担保费2.5%,融资成本在10.03%左右,如果通过民间贷款,则融资成本更高,年利率达到了60%左右。

由于利率的管制,大量资金进入到低水平的发展行业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房地产行业。由于资金的错误匹配,很多央企凭借对资金的垄断性优势,获取大量低成本贷款,从而造成房地产行业的畸形繁荣。长期的负利率以及金融系统的行政化取向,使得银行和国有企业享受了巨大的制度红利,与之相反的是,最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却贷款困难,求贷无门。

利率的不完全市场化及息差收益保护伞的存在,注定了我国银行业市场化程度的不完整性,也就难以形成成熟的风险管理模式和价格预测机制。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十分必要。

面对当前利率市场化趋势,银行应严格按照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监管要求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设立分级别的利率管理体系。要积极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提高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应继续加大贷款利率下浮的幅度,甚至可以放开贷款率,取消贷款利率的下限,从贷款方面缩减存贷款利差,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存款利率可通过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和发展替代性金融产品等手段逐步推进。同时,银行还应积极利用信息科技,进行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建设,逐步完善风险内控机制,增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建立符合自身经营特点的利率、汇率走势分析和风险管理与计量模型,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第二,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从多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实体力度。

一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拓展融资渠道,切实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目前金融结构仍然具有以银行为主导的特点。截止 2010 年底,在全部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与GDP的比例高达1.8,而债券余额和股票市价总值与GDP的比例分别只有0.39和0.67。我国目前金融资产占GDP比重提高的方式,最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存款增加来实现,当前主要的金融资产仍然是金融机构的存款。高额的银行存款占GDP比例说明了我国投资渠道单一,大量闲散资金未能转化为有效的产业投资,只能通过银行及地下金融市场进入金融领域,必然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增长。

我国特殊的金融资产结构决定了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来源于银行的贷款。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其中贷款融资为7.47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3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 377亿元。从结构上来看,我国目前主要是以贷款融资为主,占全部融资规模的58.3%,企业债券占融资规模的10.6%,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3.4%。

可以看出,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在我国融资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系统导致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严重失衡,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已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这表明我国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系统融资功能不足,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大部分融资来源是银行贷款,而我国银行信贷主要面对的是国有及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求贷无门,只能通过民间金融市场进行融资,高额的民间借贷利息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无利可图,搞实业的动力日渐减小,产业萎缩加剧。

因此,今后金融政策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继续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项目,以之替代传统的银行资产业务,如准REITS、中长期票据融资等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拓宽重点项目建设融资渠道,稳步推进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同时,加快发展政策性中小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区域性银行等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小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动银行机构与担保机构加强合作,严格执行担保放大倍数,从多方面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放开金融,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上半年,我国的社会融资总量有所增加,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8 244亿元,同比增加1 656亿元。这表明我国融资结构正在逐渐从以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

二是稳步推进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设。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分散实体经济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虽然在稳步推进,但同国际比较金融衍生品创新严重不足,尤其是金融期货和场外金融衍生品,我国目前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只有外汇远期、掉期、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及少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交易中非常活跃的利率期权类衍生品、权益类和商品类场外衍生品、信用类衍生品,在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还是空白。而且,我国金融衍生品主要是在模仿和借鉴欧美国家的基础上推出的,缺乏创新性,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衍生品的转移风险等基本功能仍很欠缺。

金融衍生品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今后要积极鼓励金融衍生品创新,产品创新思路在总结目前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等衍生产品交易,丰富衍生产品品种,促进各类结构性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不断丰富。同时,要加大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建立和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机制,主要包括:建立统一监管机构,对金融衍生品实行集中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界定市场参与主体;完善市场交易和清算制度,防止过度投机;完善法规与监管体系,增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透明度。

第三,积极落实和推进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

税费高企是目前实体经济生存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企业税收种类多、税率偏高、总体税负偏重,税费已占企业生产总成本的30%以上,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税费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政策落实力度仍显不足,效果难以达到预期。例如,2011年湖南省中小微企业税收增幅与利润增幅基本同步,而今年1-7月,税收增幅比利润增幅高了14.3个百分点,说明企业税费压力加大。另外,减费的结构性问题突出,减费项目涉费小,大且重的费种并没有减少,且征费方式隐性化趋势明显。

因此,今后要加快税费改革,降低税负和减少各种非税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一是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实体经济各生产环节税费,加快我国征税由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的转变。二是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和范围。建议结合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情况,适时研究扩大部分小微企业所得税政策范围。研究将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提高起征点的使用范围由个体工商户扩大到所有小微企业的可能性。三是研究对各类企业的社会保险扶持政策。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险的投入,适当降低企业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相应减少企业的社会保险支出压力。四是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抵扣、贷款贴息、加速折旧等多种支持方式,提高实业投资回报。推动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虚拟经济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J].北京:管理评论,2009,(1).

[2] 谢旭人.当前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J].北京:中国发展观察,2011,(4).

[3] 周小川.继续发展中国债券资本市场[J].北京:中国科技投资,2011,(8).

[4] 吴晓求.当前资本市场改革的若干思考[J].北京: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9).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