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管理者、参与者的共同给力

需要管理者、参与者的共同给力

用好网络这一信息渠道、表达平台,需要管理者、参与者的共同给力

春节期间,一段个人发布的“三亚旅游悲惨遭遇”网上视频,引来关注。是当事人行为失范、殴打协警,还是警方执法处置不当?自称“悲惨遭遇”的视频,以及随后三亚警方公布的视频,指向不同结论。尽管当事游客近日已公开承认自己“有错”,但他们坚称警方视频也不完整、掩盖了“暴力执法”现象,也让三亚“旅游门”难以彻底关上。

网络是一个众声喧哗的舞台,公众自有评判的权利。从湖南长沙“暴力救助”到北京城管“抢棉衣”,很多事实证明,如果有充分的真相,法律和道德会是公众评判的准绳;如果缺乏真相,“不问是非,只问强弱”的逻辑,便成了一种普遍选择。

信息泛滥的时代,叠加信息剪裁的技术,真相往往成为稀缺品。在这起三亚事件中,非但难以采信一家之言,甚至是视频这样的“铁证”,眼见也未必为实。当事双方公布的片断,单看其中任何一段,都足以让我们产生对某方的同情和对另一方的义愤。断章取义和选择性关注,往往会产生“真实的谎言”。

照理,三亚警方公布的回应视频与相关调查,“有图有真相”,更具说服力——这也是让许多围观者从最初一边倒的同情转为逐渐冷静客观的原因所在。然而,真相还往往为细节所淹没,比如当事双方有些敏感的身份,比如警方“视频不完整”的嫌疑,也多少削减了相关人员“自证清白”的力度。真相并不是某一方悲惨的哭诉,也不是“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编造谎言”这样义正辞严的声明,最终的真相,应凭借于公正、严谨的姿态,立足于全面、客观的事实。也因此,对不利于己的视频,尤其需要诚恳调查和客观回应,如果继续采取同样的“选择性关注”,难免失去信任,甚至添加怀疑。

可以说,面对芜杂的信息,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看似主动,却往往陷入被动。要保持自己的独立,需要时刻抱守理性,并对预设的立场、情感的波动保持一份警惕。然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因为理性有赖于客观真相,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难免会“呛水”。

正因此,有担当的政府部门不能持有居高临下的姿态,负责任的媒体也不能成为不良情绪的推手。更重要的是,面对事实纷纭复杂的罗生门,需要有客观公正的、来自第三方的中立调查。从躲猫猫事件中的“公民调查团”,到云南镇雄滑坡事件的调查风波,都说明,相关机制和机构的建立,正是解决类似事件的关键一步。

三亚事件是个意味深长、五脏俱全的“麻雀”,它包含着正方、反方,也有着围观者与评论者。解剖这个“麻雀”让人看到:数字时代,真相有赖责任和义务的支撑。分析这一风波让人警醒:信息时代,不被偏激观点、极端情绪裹挟,才能更加逼近事实。反思这起事件更让人审视:用好网络这一信息渠道、表达平台,需要管理者、参与者的共同给力。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