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成长的烦恼”需要重新学习

克服“成长的烦恼”需要重新学习

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暨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这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走过30多年历程,也是在贯彻落实十八精神开局之年,党中央对广大党员干部发出的学习动员令。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开宗名义: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说前30年成就卓著,但30年的发展也积累许多矛盾和问题,“发展起来的问题一点不比发展时少”,中国正经历“成长的烦恼”。 现在我们正站在新的历起点上,今后30年,我们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这对我们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他在讲话中客观分析了形势,指出我们面临着许多不适应,“适应的正在降低,不适应的正在上升”,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不断涌现。适应环境需要提高本领,提高本领靠什么,靠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复杂环境的考验,增强驾驭发展大局的本领。

早在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就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观,提出要克服主观主义,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认识,只引用其中的某些词句,而忽视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文章中的许多著名观点,对今天仍有启发意义。他指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的”就是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在这篇经典著作中,他概括总结道: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即为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而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立场、观点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进一步体现了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观。我们今天的学习,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我国发展起来后,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发展难题。例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口红利消耗殆尽,如何通过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解决好收入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发展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承载力降低问题,“美丽中国”如何实现?钓鱼岛危机、南海争端等提示中国发展的周边环境趋紧,如何消除隐患,维护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如何从严治党,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等等。

要解决“成长的烦恼”,要靠学习增强本领。但学习是需要一点耐心的,有时甚至是艰苦的过程。在一些干部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心中无数决心大,情况不明办法多”,对现实问题不作系统、周密的调研,缺乏应有的眼界和视野,对人民群众的冷暖漠不关心,靠“想当然”办事,讲话靠秘书代笔,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今天还依然存在。早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习近平同志就在讲话中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学习状况确实不容乐观。集中表现在: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有些党员干部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有些党员干部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有些党员干部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因此,这次总书记再次强调,领导干部学习,要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要明确,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而不是学给别人看的,更不是用来装点自己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学风连着工作作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前路可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学习,既向书本学、又向人民群众学,既向专家学、又向国外学,既学习理论知识,又学习实践知识,我们才能增强智慧,克服“本领恐慌”,更好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