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梅地亚新闻中心召开第二场记者会。多位政协委员就“推动科学发展”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就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3月7日 人民网)
据统计,中国人均信息消费大概一年是192美金,但是美国是3400美金,差了17倍。显然我们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其中的发展潜力巨大,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面对这一新的名词,有人可能感到陌生。通常认为,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的轮廓更加清晰。在我国,信息消费渐成新的时尚,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和收入的提高,在满足温饱型的衣食消费后,追求生活高质量、工作高效率、信息现代化成为一种必然。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人际交流作为基本的信息需求,在移动通讯技术普及的今天,已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
但在我国,信息消费仍处在初级阶段,水平不高。在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前进的步伐不能放松。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方面,“信息消费”这一新型消费领域的拓展,将给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譬如,3G消费就是一个新亮点,而更多这样的信息亮点正层出不群。
现实是,信息消费需要进一步普及化和法制化,强化服务,降低成本和资费。再好的服务项目,如果没有消费者的广泛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就只能低下。在技术成熟的信息服务的推广过程中,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优化,国家要增加在制造业、能源、交通、基础建设方面的信息资金投入,最终的目标是达到信息消费在经济、社会管理、人民生活各方面的广泛渗透。
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因势利导给力信息消费恰逢其时。在十八大精神的鼓舞和刺激下,我国经济将步入新的发展轨道。小康社会、美丽中国、城镇化建设,每一项改革中都不应缺少信息化因素。试想,如今的商品房中要是没有广电、通讯网络等信息硬件和软件投入,这样的房子会有人要吗?比硬件的同时,各行各业都在比科技信息投入,比智能化程度,比生活数字化的方便和快捷!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就是要推动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这一“四化”蓝图振奋人心。从长远看,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附带的信息消费不会只停留在一般的搜索、娱乐这样一些浅层次的融合上,它们将更切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消费,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文化产业中必然普及信息消费的面孔。人们的家庭生活中,信息技术将随处可见。信息资源发展中的各自为战急需改善,信息孤岛和信息鸿沟应尽快整合,重复和浪费必须遏制。未来,我们国家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信息服务消费规范和制度,这将是对立法和司法科技化的新挑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