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喜与忧

两会热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喜与忧

十七世东宝仲巴·呼图克图活佛对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说:“我从你的雕塑中,看到了佛法的圆融,看到了世界的和谐。”

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这两位不同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人民大会堂碰到时,仿佛遇到了知音。

“用艺术表达佛的境界,把中国佛法融入世界文化的创造,作品就会产生灵魂的震撼。”吴为山说,文化艺术是没有边界的。

去年,吴为山的“文心铸魂”雕塑艺术国际巡展走到了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流连忘返。在《孔子》《孔子问道于老子》一组雕像前,他说,我在儒家传统中长大,儒家思想对我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来自中国的力量,更是全人类的灵魂。

吴为山说,人是他创作的核心。他从中国传统哲学出发,汲取诗学灵魂精华,贯通了西方写实手法和中国传统写意技法,就是为了表达世界各国的人们,在他的作品里,找到了“殊途同归”的认同感。“那是人性中的普世情怀。”他解释说。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说,莫言的小说中,蕴含了当代国际学界最热门的所有主题: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人性的怪异、历史的异化、民族认同等。

他认为,这些既是现代性的表达,又充满后现代的意味。莫言的“乡土”经验,传统、现代杂糅的书写形式,适合了世界的口味。

“莫言的获奖,说明中国文化为世界所关注、逐渐被认可;他带有某种不限于中国,对世界文学具有新鲜的冲击力的文化基因。”吴为山说,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传统和谐的文化价值观,包容万象的气度,可以融入世界,也能独树一帜,中国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近年来,“软实力”和“大文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之外的另一条主线。中国的文化地位和国际吸引力得以提升。然而,中国所处的文化大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短板,并不会因为莫言获奖而立即变小。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东营市委主委宋心仿说,这并不代表中国文学问鼎了世界,也不能盲目乐观地认为中国文学已被世界文坛接纳。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文联主席潘鲁生分析了原因:自身文化价值观传播输出不够,对外文化产品贸易额相对较少;“全球化”过程中,本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一些传统文化元素符号为境外文化资本整合利用,甚至沦为其他价值观的传播媒介和工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认为,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应增强文化自信,创造整合科技和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

“这不仅涉及我们文化价值的全球推广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我们内在的国民认同和文化凝聚力。”他指出,当前提升文化软实力,既要关注精神层面的文化认同,还要关注文化产业的推广与传播路径。

去年底,吴为山成为巴黎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雕塑类金奖120多年历史中首位获奖的中国人。

获奖作品叫《天人合一·老子》。道家的虚空玄妙、以柔克刚,跃然刻刀之下。

意大利总统办公厅主任里左说,我喜欢这样的中国文化,凝结着过去与未来,体现着传统与创新,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类前进的步伐。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