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劝离生活困难的占道摊贩,合肥蜀山城管20多名城管队员“花钱”买下其积压的货物。3月30日,江淮晨报A04版报道了《城管队员凑钱买下占道小摊所有商品》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本报官微转发量过千,央视24小时和人民日报微博也跟进报道。和此前受热议的城管话题不同,此次合肥城管“柔情执法”得到了大多数网友的赞扬。(4月1日人民网)
以往,但凡提及城管执法,常常给人一种冷漠多于温暖、粗暴大于和缓的印象。城管与被管理者双方,仿佛被固化成了一种剑拔弩张、横眉冷对的固有模式,成为城市生活中一道不和谐的“景观”和公众心目中不提闹心、提及伤心的话题。所以合肥城管打出的“柔情”牌,才会引发关注者众、热议者多的现象。这好比是长期吃糠咽菜的穷人,突然吃上了一顿红烧肉所感到的兴奋与喜感。
兴奋之余,有人表现出了对此等柔情执法的“星星之火”备感珍惜之情。在大肆褒扬和称许之余,仿佛看到了此事于未来的深远意义,诸如人性关怀、对弱势群体关爱等欣慰之情溢于言表。诚然,较之以往拳打脚踢、恶语相向的城管形象,合肥城管的此种举动确实是向人性化执法、官民正常对话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可喜可贺之余,也并非完全呈现了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态发展迹象。城管之事多矣,不是每一件事皆可以“钱”来摆平。帮扶、救助摊贩之心可谓难得,只是城管部门不是慈善机构,没义务,也没经济能力靠“洒得几多雪花银”而解决诸多摊贩不平事。
人们之所以对合肥城管的“柔情”给予了最大的赞许,是寄希望于其间的执法心态,或者说是对一直以来饱受社会诟病的城管执法方式,由专制执法向人性执法转变的赞扬。并由此看到以城市管理方式的转变为契机,所能引发出来的官民关系由对立向对话转变、化解社会矛盾等多层面之希望。
一个正常、完善的社会运行体制,以德育、温情感召品性、促进和谐,还是要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有时,将“法”外化成无穷大,在执法时不择手段、恶气袭人,便违背了有理不在声高的道理;将“法”随意践踏,打着执法的旗号谋私利、打小算盘,那不叫执法,更无力于法治社会的构建,只是在践踏民众尊严的前提下玷污了法治、纵容着乖张。
萌芽虽弱小,只要人们珍惜这种萌发,便不难看到有朝一日的茂茂叠叠、遮天蔽日。洒得几多雪花银,虽难尽天下所有摊贩的不平事,但是收获几许暖心事,是为该次“柔性执法”的看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