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公开回应公众疫情关切

以信息公开回应公众疫情关切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6日晚通报,截至6日17时,全国共报告1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死亡6人。目前疫情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上海、南京等地暂停活禽交易强化H7N9疫情防控。中国政府对H7N9禽流感所采取的迅速、及时的应对,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和赞赏。

现实地看,自从首例新型禽流感病例报告以后,很多地方已经启动了流感应急响应机制,并开始向社会通报新病毒的感染和确诊情况。一些尚未发现疫情病例的省份,也在积极普及疫情相关知识。这些努力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公众的焦虑。

不过,从一些地方已经出现的板蓝根脱销等迹象看,公众的紧张情绪仍有待进一步缓解。单纯地指责公众的紧张、焦虑,无济于事。公众为什么每临大事难有静气?根源其实还在于信息能否公开透明。这其中,我们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和现实体会。回想十年前的非典初期,疫情也是呈现散发状态,有关方面及专家当时却一再声称“可控”、“未发现异常”。而就在这种习惯性的乐观氛围中,真相越来越迷离,事态越来越恶化,直至后来随着中央高度重视,全民抗击,方才力挽狂澜。

经历了非典的洗礼,政府在疫情发布上逐步建立相对规范的机制和体制,越来越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了。然而,现实之中,有的政府部门拖延、推诿、乃至隐瞒等等情形并未绝迹。对公共信息的“捂”和“盖”之所以难以根除,既有行政运行效能的原因,也有政府官员对自身利益考量的因素。尽管由此引发的社会混乱并不鲜见,但一些政府部门依然乐此不疲。

真实、透明的信息披露,是消弭公众心理恐慌的不二法门。只有知情才可能从源头上防微杜渐,才不至于让板蓝根成为信息公开的试剂。因为非典的冲击,十年来,国内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上的进步举世瞩目,卫生应急体系的建立、政府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乃至普通公众流行病学知识的增进,这些表现均可圈可点。

进步来之不易,坚持下来更是难上加难,成绩不是懈怠的资本,而是推动政府疫情信息公开的制度力量。当下,各级政府唯有迎难而上,及时、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才能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方式化解公众焦虑,推动全社会凝聚力量将H7N9禽流感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胡印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