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玛丽”,更要“菩萨蛮”

要“玛丽”,更要“菩萨蛮”

摘要:昨天是“世界读书日”,读到翻译家林少华的博文,很有同感:“有次给本科生上课时我提起四部古典名著。以笔者浅见,要“玛丽”,更要“菩萨蛮”;少一点屏幕化、功利化阅读,多一些滋养身心的严肃阅读、认真思考。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读到翻译家林少华的博文,很有同感:“有次给本科生上课时我提起四部古典名著。‘四部全读过的请举手!’结果43人中无一人举手。减至三部,有一人举手,减至两部,有三人举手。最后减至一部,约有十人举手。于是我想起台湾诗人余光中一句话:‘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玛丽”与“菩萨蛮”,自然是一种比喻。此处“菩萨蛮”,指的是传统的严肃阅读,而“玛丽”,则是新时代的屏幕阅读、“实用”阅读。这种变化,有调查数据为证:2012年我国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与我国每年近40万种的出书品种相比,国民的图书阅读量显然不“匹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3.6亿,2016年将超过7亿;2012年,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

令人担忧的,不仅在于数量上的此消彼长,还在于阅读质量的高下。相较于传统阅读手段,电子化的屏幕阅读在便利性、低成本、可获得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但不可忽视的是,电子阅读也具有明显短板:浅表化和碎片化。海量而冗余的信息、过分便捷的获得方式,让人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在特定领域、特定内容,像传统的线性阅读那样“掩卷深思”、“奋笔批注”,更难保证关注内容的一致性、关联性。于是,阅读常常成为一种浏览,一种消遣,而严肃的思考、穿透字面的追问成为奢侈。

在屏幕阅读迅速崛起的同时,功利化的传统阅读也在拉低读书的质量。漫步书店,不难发现,卖得最火的、最受人推崇的,往往不是严肃读物,而是予人“密钥”的成功学著作,教人“防身”的厚黑学书籍,引人忘怀得失的“心灵鸡汤”,以及各类考试书、教辅书……“有用”是这类书的共同标签,每本书后,都直通一个或明或暗的现实目标或利益,而求道问术、涵养人心的读书本意则抛却一边。

愈益便捷的屏幕阅读、追求“有用”的功利阅读,直接导致了国人读书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下滑。有鉴于此,国家有关部门近日已着手起草《全民阅读条例》,“《条例》将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全民阅读目标、原则、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以法规形式力促国民读书,反映了主管部门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努力。但正如儿女的孝心不能依赖法律保证一样,根本解决国人阅读问题之道,还得求诸个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关系一个人的涵养,也事关一座城市的气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科教名城,南京理应为浓郁的书香浸润,南京人理应多一分书卷气。有了这份书香、书卷气,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人文绿都建设,才能滋养其中、孵化其间,这座城市的格调、品味也才会历久弥新。何以达成这一目标?以笔者浅见,要“玛丽”,更要“菩萨蛮”;少一点屏幕化、功利化阅读,多一些滋养身心的严肃阅读、认真思考。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