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 应先建“心灵家园”

灾后重建 应先建“心灵家园”

摘要:芦山地震虽已过了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但各种救援工作仍在进行。西方发达国家灾后心理干预机制已渐趋成熟,而我国才刚刚起步,并在这方面有过血的教训。相比发达国家,我们没有专业的心理干预队伍,光靠那几个专家不可能完成灾后心理救助任务,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

芦山地震虽已过了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但各种救援工作仍在进行。同时,也开始进入灾后重建和心理援助的新阶段,一些心理救助人员陆续赶赴灾区。笔者认为,实施心理救援尤其重要。

刚刚在地震中与死神擦肩而过,刚刚与在震灾中罹难的亲人告别,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青壮年,其心灵上的创伤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及时有力的心理干预、心理救助以及精神抚慰。

西方发达国家灾后心理干预机制已渐趋成熟,而我国才刚刚起步,并在这方面有过血的教训。唐山大地震发生一年后,有些亲历灾难的唐山人自杀了;汶川地震过后,也曾出现过多起自杀事件,如北川县农委主任董玉飞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地震时积极参与和组织救灾,然而在灾后不久却自杀辞世。这些无不说明,灾后及时的心理干预是多么的重要。

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得较好。“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就花了很大一笔钱,矫正灾难逃生者的恐慌、焦虑和臆想,同时纽约市教育局派出资深学校心理学家,逐校与学生、家长谈心,耐心进行心理辅导,排解人们心中的恐惧和不安。

相比发达国家,我们没有专业的心理干预队伍,光靠那几个专家不可能完成灾后心理救助任务,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政府应及时开展系列心理危机干预,通过组织慰问走访、心理辅导、关爱行动等官方活动,为灾民迅速梳理情绪、抚平忧伤、树立信心。心理救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绝非一时半会或三言两语就能收到奇效,需要付出真情。相信有了全国人民的浓浓关爱之心,灾区人民一定会早日走出地震阴霾。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