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家执法部门如何管住一支烟

十多家执法部门如何管住一支烟

摘要:禁烟区吸烟罚款拟从20元增加到500元,禁烟场所经营者控烟不力最高罚3万元。笔者认为,应当制定更权威的法律法规,建议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性质的《控烟条例》,必要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法律性质的《控烟法》。

禁烟区吸烟罚款拟从20元增加到500元,禁烟场所经营者控烟不力最高罚3万元。日前,《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修订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就相关罚款金额事项进行了立法听证。

在我国,将罚款作为控烟手段的城市有不少,但深圳这次控烟力度如此之大,的确少见。

深圳作为全国首个进行地方立法控烟的城市,早在1998年就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但实施情况并不理想。这一状况并不只为深圳所独有。从全国来看,卫生部2011年公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自当年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但该禁烟令的执行现状也令人堪忧,很多地方的公共场所仍然“烟雾袅袅”。禁烟新规的施行面临“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在执法过程中往往遭遇执法难和取证难等问题。

十多家执法部门咋就管不住一支烟?控烟为何总是沦为空头支票?政策法规的施行为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这的确值得全社会尤其是立法和执法监管部门认真反思。

毋庸讳言,控烟最难禁的地方无疑是办公室等人际利益关系复杂的室内公共场所,最难做的是抓现行,最难治的是千丝万缕的利益链。同时,中国烟草产业链条的利益博弈、民众对烟草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等,都成了禁烟的绊脚石。

“烟雾缭绕”的现实,挑战的不止是政府的一纸控烟法令,更是法律的权威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法规,严格执法,并从产业链的源头上入手,采取课以重税、提高售价等加大生产和消费成本的政策,多管齐下才能有效禁烟。

笔者认为,应当制定更权威的法律法规,建议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性质的《控烟条例》,必要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法律性质的《控烟法》。

加强执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应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专门的控烟执法队伍,形成执法合力,避免多头监管。除此而外,更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和制约,充分吸纳社会志愿者和民间公益社团参与控烟活动。需要指出的是,有专家呼吁控烟工作中强化公安力量的介入。笔者认为在这方面还是要慎用警力,不宜形成高压态势,关键是各相关部门要各尽其责、通力配合。

加大控烟地方立法的力度。在卫生部禁烟令依然偏于原则,国家级控烟立法依然滞后的情况下,应当鼓励和推动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探索性和操作性更强的控烟地方性法律规章。深圳这次修订控烟条例,其措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控烟力度前所未有,希望能为落实卫生部新规创造条件,为促进国家控烟立法积累经验。

(作者系司法部《中国司法》杂志总编)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