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空巢期待着温暖的答案

大国空巢期待着温暖的答案

最近读到穆光宗教授“大国人口观之重建”一文,其中提到的有关中国人口长远发展的结构层面问题,引起我的关注和思考。文章提出了四个基本判断:即数量过剩和结构失衡;总量过大和增量萎缩;老龄化压力和少子化亏损;发展落后和政策偏差。从中可以看出,大国人口观的终极观点,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结构平衡”。结构的动态平衡,将会使国家保持长远的优质人口供应能力,达到持续发展和保持强大竞争力。而解决这个核心问题的手段,则是通过有效的人口政策调整,保持合理的人口增量,来达到动态平衡。文章中提到的几个问题,只要任何一个问题得到解决,都会趋向于解决人口发展均衡健康的最终目标。而人口问题的解决,应该都是需要政策应变的支持。宏观上看,文中提出双生子女以及优化生育等政策性很强的主张,是非常好的策略,若在各个方面进行更多的宣传,并在不同类地区、城市和乡村做些试点,则对今后的整体政策调整将会起到更积极的推动和验证作用。

大国空巢

然而,以执行政策的经验看,仅仅给予一个宏观的政策,而无明确要达到的目标或衡量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这样一些问题:政策是否未获得推动就会有很大的阻力?或者即使获得了推动,也很可能由于执行者对政策理解的偏差引致执行的误差,形成更多潜在的政策风险和问题。因此,从推动政策实施的角度看,假如能够有更清晰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则会更加有效。要有清晰目标,则需要寻求几个答案:(1)我们想在什么时间达到人口结构平衡的目标?(2)当这个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3)分阶段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可以建立哪些里程碑来验证?当以上问题有了答案的时候,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有更明确的指导方法和手段。人口预测比较复杂,需要考虑诸多参数与变量设定,但通过对金融市场建模的复杂性借鉴,想必人口增长的趋势预测也可以获取更理想的预测模型设计。

另外,对当前流行的一种老龄化解决方案,即通过年轻人口的供给超过老年人口的需求来缓解老龄化的压力,作者似乎不能完全认同。因为老年问题将永远存在于社会发展中,现在的年轻人将会成为以后的老年人。若从结构平衡的观点上看,这种结构的延续性是否会造成人口基数越来越大的悖论?要多少年轻人,多少财富的供给,才可以解决老龄化的压力呢?随着经济的发展,再向前看几十年,那时老年人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可否从老年人自身需求的角度来考虑解决老龄化的压力呢?

从我的观察看,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真正需求,除了更强、更密集与悉心的医疗服务方面外,物质需求则呈下降趋势,而精神方面的需求呈增长趋势。而精神方面的需求解决,对于以后日益增多的空巢家庭,仅仅依靠有限的家庭陪伴与温暖,是很难满足的。这方面的需求,如果有相应的政策引导和社区开展的精神辅导结合,政府有专项资金扶助,可以更有效地甚至是事半功倍地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这正如老子等先贤们认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内心世界就能平静似水,精神境界就越高尚。其实,这种观念的培养和建立,应该从中年甚至更早期就着手塑造,并不是几堂老年心理辅导课就能解决,精神家园的呵护与培养从来就是长远大计。写这篇文章时,笔者正在泰国曼谷休假,每天早晨去Lumpini公园晨练时,发现这里的老年人生活得怡然自得,老年人的协会命名为“万年青”,我爱人感慨地说:我们中国都叫“夕阳红”。这文字背后的寓意在提问我们:我们的社会是否真正拥有积极的老龄化心态?身心是否和谐自然地迎接金色老年?大国空巢期待着温暖的答案。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口所)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