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中国式民主”(2)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式民主”(2)

摘要:【访谈嘉宾】林尚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副校长。主持人:有人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是严重滞后。

主持人:有人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是严重滞后。

林尚立:这个说法我一向不太赞同。首先,政治体制改革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为了让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让整个社会有活力,让整个社会能够进步和发展。如果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全滞后的,中国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就不可能。中国政治变革,不是简单的外表体制性变革,更重要在外表体制性变革背后所带来的整个政治权利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初的政治体制变革,就强调政党把权力还给国家,中央把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把权力还给百姓,社会有更多的自主权。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这三十多年权力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

第二,政治体制是个多层面的东西,它涉及到政党层面、国家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从这四个层面来看,中国政治体制变化是很多的。比如说政党层面,依法治国算不算政治体制变革?算的。以人为本,算不算政治体制变革?算的。因为以人为本决定了整个政治逻辑发生变化。从国家层面,可以看到人大的作用在发挥,我们今天强调民主协商,也是政治体制变化。从政府层面,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政府的全口径预算的监督、政府的决策行为变化等,还有中央跟地方关系的调整、分税制的建立,也算政治体制改革。从社会层面就更多了。我们承认社会组织,社会组织能够参与到经济社会中来。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今天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就很完善了?那不见得。今天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还有很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这就是人们觉得滞后的一个方面。这其中蕴含着一个很强的社会的心理,就是人们希望中国有更快的发展,希望中国的政治更加清明、更加民主、更加良善,这是社会积极的表现。

(本文摘编于江苏卫视频道每周二播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大型系列访谈栏目《时代问答》原脚本)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