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河南商报》报道,郑州市彩虹桥下穿隧道正式通车刚刚一周, 有市民报料称,有挖掘机在此挖路,新修的道路又遭开膛破肚。项目部门称,挖路是为配合近期调整的京沙快速二期工程规划。知情者称,最初的京沙快速二期工程规划存在缺陷。
建筑学中有一个常识: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一切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前脚刚刚建好,后脚就紧跟着“开膛破肚”,这不能不让人感到诧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严肃性体现在哪里?难道当初建设的时候,就没考虑到京沙快速二期工程与北环道路的互联互通问题?连非专业人士都能一眼看出的问题,前期的规划为何视若无物?现在看来,当初的规划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这不排除和相关规划者缺少整体规划意识,规划短视有很大关系,当然也和规划不透明,普通市民无法参与规划的制订,甚至无法保证基本的知情权有一定关系。
城市和建筑不应是遗憾的艺术,科学缜密的规划也不应是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城市规划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也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如果脱离科学和程序化轨道,就会给城市造成建设浪费,给后人留下遗憾,甚至造就不可弥补的“败笔”。在这方面,不少城市都有过惨痛的教训,但弯路不能一走再走,学费也不能交个没完。“建好即挖”或许有一定的苦衷,比如规划的严肃性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挑战,但无论如何,规划还是要最大限度地尊重科学,具体到某个建筑项目,则更需要多开门做规划,多听听建议和批评,既要听专家的专业意见,也要听市民的心声, 这样才能知道哪些是靠谱的,真正科学可行的方案就产生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